一种基于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双模态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918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二水合氯化铜、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合成底物,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类漆酶活性的荧光纳米酶,并经过分子印迹方法的包裹,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MC‑LR,并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从而建立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态快速测定MC‑LR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成本低。双模态提供内置的交叉参考校正,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样品中MC‑LR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与食品物污染检测,尤其涉及一种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双模态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微囊藻毒素-lr(mc-lr)作为微囊藻毒素(mcs)常见的衍生形式之一,是一种含有丙氨酸和谷氨酸的七肽毒素,其结构中含有亚麻酸(adda)和甲基丙烯酰基(mdha)等特殊基团。mc-lr毒性很高,摄入mc-lr会导致急性毒性症状,长时间接触会导致慢性毒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肝损伤、神经损伤甚至致癌性。mc-lr还会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水质和生态平衡,最终对人类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鉴于mc-lr对生态环境及生物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加强对mc-lr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2、近年来,传统的mc-lr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蛋白磷酸酶抑制(ppi)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gc-ms可以通过繁琐的步骤快速准确地检测mc-lr,但样品预处理复杂,分析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lc-ms检测mc-lr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同时检测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3.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酶由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4.一种基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0.2 mg/ml;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3.一种mip-cu@cds荧光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酶由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4.一种基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的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mip-cu@cds荧光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0.2 mg/ml;2,4-dp溶液的浓度为1.0mmol/l;4-ap溶液的浓度为1.0 mmol/l;所述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h 7.5;其中,mip-cu@cds荧光纳米酶溶液、2,4-dp溶液、4-ap与磷酸盐缓冲液之间的体积比为:10 : 10:10: 150-170。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mip-cu@c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鑫沈益忠何凤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