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及干冰制造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892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及干冰制造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却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却器、混合器、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却器、所述换热器、节流阀、分离装置、压力泵;所述换热器用以接入干冰尾气,所述压力泵用以将分离后的液态二氧化碳传输至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中;还包括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离装置和所述混合器连接。该回收装置能减少冷量损失,提高液化比例,增加液化二氧化碳生产效率,减少回流的气体流量从而减低压缩机功耗,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碳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及干冰制造机


技术介绍

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其生产原料是液态二氧化碳,干冰机生产干冰过程中约有40%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干冰,其余约有60%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干冰尾气,这部分气体的浓度在99%,温度接近-70℃,可通过将这部分气体重新液化的方式,对这部分尾气进行回收利用。目前,实现干冰尾气液化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外设制冷机组将压力在2mpa左右的二氧化碳气体冷却至-20℃以下实现液化;但外设制冷机组,结构复杂,需要定时添加制冷剂。另一种是通过超临界高压(10-15mpa)二氧化碳节流降温液化;但对于设备耐压与超压保护要求很高,且节流前的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温度受冷却水温度的限制(一般为20℃已上),导致节流后液化比不高,节流后未能液化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从而增加压缩机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及干冰制造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却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却器、混合器、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却器、所述换热器、节流阀、分离装置、压力泵;所述换热器用以接入干冰尾气,所述压力泵用以将分离后的液态二氧化碳传输至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中;还包括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离装置和所述混合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缓冲袋以及与所述第一缓冲袋连接的第二缓冲袋;第二回流管路、第三回流管路、第四回流管路;所述第一缓冲袋连接于所述干燥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二回流管路、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却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却器、混合器、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却器、所述换热器、节流阀、分离装置、压力泵;所述换热器用以接入干冰尾气,所述压力泵用以将分离后的液态二氧化碳传输至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中;还包括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离装置和所述混合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缓冲袋以及与所述第一缓冲袋连接的第二缓冲袋;第二回流管路、第三回流管路、第四回流管路;所述第一缓冲袋连接于所述干燥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二回流管路、所述第三回流管路、所述第四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袋,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冷却器之间、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冷却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压缩机和所述第三冷却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冰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和所述第三冷却器均为水冷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水宣辜佳鑫何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