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及雷视融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821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及雷视融合方法,属于无人机高空管制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管制方式普遍存在距离近,且无法捕获高速目标无人机的问题。通过射频检测传感器获取目标无人机的大致方向信息,指导载体穿越机接近目标,当距离进入50米范围内,广角相机传感器及探测雷达开始工作,通过探测雷达获取目标及其位置信息,广角相机传感器得到的图像画面由边缘计算终端识别真正的无人机目标,剔除虫鸟等干扰,配合二维云台控制无人机捕网发射装置对坐标变换后的目标方向发射捕网,最终达到敏感区域的无人机管制目的,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高空管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及雷视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1、无人驾驶航空器简称无人机,其中的旋翼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救灾、空中探测、农业喷灌等各类活动,然而对于诸如政府部门、高校实验场地、军事基地等敏感地点而言,对旋翼无人机的管控方面有着尤其强烈的需求。但要实现旋翼无人机的精确探测却面临着诸多难点,旋翼无人机飞行目标具有航行高度低、航行速度慢、飞行器截面目标小的特点。其中,飞行目标高度低会导致雷达探测时周遭建筑物的背景杂波干扰比较严重;导致此类目标相对于传统飞行器航行速度慢、可探测目标小,这要求探测雷达具有良好性能。

2、传统的无人机管控方式一般分为目标检测和无人机反制两方面构成,其中在目标检测部分的现有技术,如现有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云台相机目标识别跟踪方法及系统(申请号:cn202311189736.3),通过相机加云台的方式跟踪无人机,但其不能满足在高速运动下对另一高速运动目标进行识别跟踪;还如现有专利一种针对远距离高速运动目标的智能跟踪拍摄系统(申请号:cn2021111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穿越机上方的穿越机顶部支架(12),穿越机顶部支架(12)上设有边缘计算终端(4)和无人机控制器(14),所述穿越机顶部支架(12)上设有穿越机前端支架(11),所述穿越机前端支架(11)上设有多传感器感知部件,所述多传感器感知部件包括探测雷达(21)、广角相机传感器(23)和射频检测传感器(25),三块参数相同的探测雷达(21)呈三角状分布,且通过雷达固定座(22)固定在穿越机前端支架(11)上,所述射频检测传感器(25)设置在三角状分布的探测雷达(21)中心处,穿越机前端支架(11)的侧端通过相机传感器连接架(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穿越机上方的穿越机顶部支架(12),穿越机顶部支架(12)上设有边缘计算终端(4)和无人机控制器(14),所述穿越机顶部支架(12)上设有穿越机前端支架(11),所述穿越机前端支架(11)上设有多传感器感知部件,所述多传感器感知部件包括探测雷达(21)、广角相机传感器(23)和射频检测传感器(25),三块参数相同的探测雷达(21)呈三角状分布,且通过雷达固定座(22)固定在穿越机前端支架(11)上,所述射频检测传感器(25)设置在三角状分布的探测雷达(21)中心处,穿越机前端支架(11)的侧端通过相机传感器连接架(24)连接有广角相机传感器(23);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的雷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的雷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0中,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的雷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处于低能见度情况时,利用探测雷达(21)的回波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获得微多普勒信息,并与存储的无人机和干扰目标的微多普勒数据比较,进而精准识别为无人机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的雷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中,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旋翼无人机自动捕获的雷视融合装置的雷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40中,在信号回传目标至探测雷达(21)前,采用恒定虚警概率探测,最优检测门限t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翔都基隆周志权赵占锋宋伟强王振兴王晨旭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