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全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66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全向轮,涉及全向轮技术领域,一种减震全向轮,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轮体、第二轮体以及第三轮体;所述第一轮体、第二轮体以及第三轮体三者之间不能相互发生转动;所述第一轮体、第二轮体以及第三轮体均由全向轮基座以及橄榄轮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每两个橄榄轮在圆柱体的底面投影方向上的圆周处的衔接间距为A,A大于零,减震全向轮转动之时,减震全向轮与地平线接触的点不少于两个,全向轮在直行时先接触第一轮体的橄榄轮、接着接触第三轮体的橄榄轮,然后再接触第二轮体的橄榄轮,有效地分散了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力和震动,因此这种配置方式不仅可以抑制震动,还能够提高AGV在直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涉及全向轮,尤其是一种减震全向轮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场合都会运用agv小车来运输物料, agv小车的使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保证agv小车行走的进度,而有些agv小车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行驶一些不平整的路面,这就要求agv小车同时还要满足在具有震动特性的场域中稳定运行。目前市面上部分agv小车会利用全向轮来实现小车的转向和行走,全向轮的独特设计使得 agv 能够在平面内实现任意方向的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这种多向运动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agv 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更加自如地穿梭和操作。而在避震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全向轮相比于传统的车轮还没凸显出明显的优势。

2、中国专利文献(公布号:cn113942341a、专利名称:全向轮)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本申请的全向轮分为两层排布,其中一层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第一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另一层设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第二轮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开设有多边形的安装孔,第二支撑板设有多边形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安装孔配合,使得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轮体(1)、第二轮体(2)以及第三轮体(3);所述第一轮体(1)、第二轮体(2)以及第三轮体(3)三者被限制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1)与第二轮体(2)通过连接销钉(4)连接在一起,第二轮体(2)与第三轮体(3)通过连接销钉(4)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基座(B1)上设置有插销孔(B15),连接销钉(4)插接于插销孔(B15)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轮体(1)、第二轮体(2)以及第三轮体(3);所述第一轮体(1)、第二轮体(2)以及第三轮体(3)三者被限制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1)与第二轮体(2)通过连接销钉(4)连接在一起,第二轮体(2)与第三轮体(3)通过连接销钉(4)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基座(b1)上设置有插销孔(b15),连接销钉(4)插接于插销孔(b15)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基座(b1)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避孔(b13)以及第二避孔(b14),第一轮体(1)的全向轮基座(b1)插接于第二轮体(2)的全向轮基座(b1)的第一避孔(b13)中,第二轮体(2)的全向轮基座(b1)插接于第三轮体(3)的全向轮基座(b1)的第二避孔(b14)中;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士尧黄政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