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因瓦合金及其流变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417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因瓦合金及其流变成形方法,涉及因瓦合金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因瓦合金的流变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合金原料依次进行熔炼和中间包处理,得到合金熔体;控制熔体过热度,将所述合金熔体进行薄带连铸,得到薄带;将所述薄带依次进行均热处理和轧制变形,得到因瓦合金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流变成形技术,能够使因瓦合金快速凝固,铸带表面光洁,无振痕、夹渣、飞边等,可有效抑制夹杂元素向晶界偏聚,减少铸带氧化,从而缩短甚至取消热轧工序,从根本上避免热加工开裂问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材率,进而降低能源消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因瓦合金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因瓦合金及其流变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1、因瓦合金是由法国冶金物理学家guilaume在1896年发现的。在fe-ni合金中,当ni含量为36%时,合金的室温膨胀系数最低,长度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室温至居里温度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几乎接近于零。由此以经典因瓦合金fe-36ni为代表的新一代低膨胀材料诞生,其反常的膨胀现象被称作因瓦效应。

2、目前,因瓦合金的生产流程一般主要包括:真空感应熔炼→铸锭→扒皮→加热→锻造→修磨→加热→热轧→固溶处理→酸洗→修磨→拼卷→冷轧→连续光亮热处理→冷轧→连续光亮热处理→冷精轧。此生产流程十分冗长,且因瓦合金凝固后始终处于奥氏体单相区,在铸锭的缓慢凝固、冷却以及锻造/热轧的重新加热过程中,夹杂元素易偏聚至晶界并与从外表面扩散进来的氧结合,引起严重的晶界氧化和晶内氧化,极大恶化因瓦合金的热加工性,导致在锻造和热轧时发生严重的表面开裂,必须通过修磨彻底去除表面氧化层及裂纹,极大地降低了瓦合金的成材率和生产效率。因此,如何简化制备流程同时提高成材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因瓦合金的流变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熔炼在保护气氛中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间包处理时熔体温度高于熔点2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间包处理在氩气软吹和造精炼渣保护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氩气软吹的流量为0.1~0.5Nm3/t,氩气软吹的时间为3~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因瓦合金的流变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熔炼在保护气氛中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间包处理时熔体温度高于熔点2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间包处理在氩气软吹和造精炼渣保护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氩气软吹的流量为0.1~0.5nm3/t,氩气软吹的时间为3~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变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薄带的厚度<20mm时,薄带连铸的铸造速度为4.5~7.0m/min,薄带连铸时冷却水的流量为5~10m3/min,合金熔体的过热度为20~40℃。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欣亿联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