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7997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挂飞物吊装技术领域的一种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包含U型吊耳、底部安装于腔体内的基座,以及对应于基座顶部外的腔壁板,腔壁板的板面设有U形缺孔;U型吊耳包含顶横段和两个立撑段,两个立撑段分别位于U形缺孔的两个纵条孔中,立撑段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基座顶部转动连接,以使得U型吊耳从外挂状态转动躺倒后能够封堵U形缺孔,且U型吊耳的外耳面与腔壁板外板面齐合一致;转轴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力臂段分别与U型吊耳和基座连接,以使得U型吊耳具有躺倒的趋势;U型吊耳的内耳面和外耳面均设为相互能够形成夹角的斜面,且转轴的转动中心偏离该夹角的角平分面;该吊耳装置更加简化、轻量化和标准化的同时,优化了气动外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挂飞物吊装,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


技术介绍

1、公知的,挂飞物一般通过吊耳挂装或者吊装在机体上,而当挂飞物从挂飞阶段被投放或者释放后,悬挂功能就已经完成,如果吊耳依旧处于外挂状态,不仅在结构上显得突兀,而且会增加机体的气动阻力,因此,传统一般是采用折叠技术,将吊耳从腔口折叠收入机体的腔体内,然后再控制开合板自动封闭腔口,整个机构十分复杂;

2、公告号为cn209386894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吊耳装置,能够不采用口盖、盖板等辅助结构,仅靠折叠吊耳和机体自身结构来补偿气动外形,从而在满足气动要求的同时,简化了结构和控制;但是现有专利的缺陷在于:第一,吊耳整体呈方框形,外形结构不太符合吊耳挂载标准,重量较重,转动折叠不够灵活,其用于填补吊耳耳孔的凸起结构也是直接设置在机体内部,占用较大空间,更重要的是,当吊耳立起时,不论是留下的框形缺孔,还是吊耳中间的弧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阻;第二,吊耳无法自动躺倒隐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其特征是:包含U型吊耳(3)、底部安装于腔体内的基座(4),以及对应于基座(4)顶部外的腔壁板(1),所述腔壁板(1)的板面设有由横条孔和两个纵条孔连通组成的U形缺孔(2);所述U型吊耳(3)包含顶横段和分别连接于顶横段两端的两个立撑段,两个立撑段分别位于U形缺孔(2)的两个纵条孔中,所述立撑段的底端通过沿顶横段方向的转轴(5)与基座(4)顶部转动连接,以使得U型吊耳(3)从外挂状态转动躺倒后能够封堵U形缺孔(2),且U型吊耳(3)的外耳面(301)与腔壁板(1)外板面齐合一致;所述转轴(5)套设有扭簧(10),所述扭簧(10)的两个力臂段分别与U型吊耳(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其特征是:包含u型吊耳(3)、底部安装于腔体内的基座(4),以及对应于基座(4)顶部外的腔壁板(1),所述腔壁板(1)的板面设有由横条孔和两个纵条孔连通组成的u形缺孔(2);所述u型吊耳(3)包含顶横段和分别连接于顶横段两端的两个立撑段,两个立撑段分别位于u形缺孔(2)的两个纵条孔中,所述立撑段的底端通过沿顶横段方向的转轴(5)与基座(4)顶部转动连接,以使得u型吊耳(3)从外挂状态转动躺倒后能够封堵u形缺孔(2),且u型吊耳(3)的外耳面(301)与腔壁板(1)外板面齐合一致;所述转轴(5)套设有扭簧(10),所述扭簧(10)的两个力臂段分别与u型吊耳(3)和基座(4)对应连接,以使得u型吊耳(3)具有躺倒的趋势;所述u型吊耳(3)的内耳面(302)和外耳面(301)均设为相互能够形成夹角的斜面,且转轴(5)的转动中心偏离该夹角的角平分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u型吊耳(3)躺倒状态时,扭簧(10)仍然具有抑制u型吊耳(3)自动弹起的余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4)顶部固定有中央卡块(9)和对称设于中央卡块(9)两侧外的两个边块(6),所述中央卡块(9)和边块(6)分别设有同轴线的螺纹孔和插孔,每个边块(6)的插孔中均插装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端轴身套设扭簧(10),所述转轴(5)的内端轴身设有适配旋入螺纹孔的外螺纹,所述u型吊耳(3)的两个立撑段的底端分别对应活动插入两个边块(6)与中央卡块(9)的间隙中,且立撑段的底端设有适配转轴(5)相应轴身转动穿过的转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隐式折叠吊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边块(6)外壁设有垂直连通插孔的定位螺孔,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龑孙万星刘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