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止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982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28
本技术公开了基坑止水机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的外周设置有挡水帷幕,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形成中腔,所述中腔内的四角处均安装有撑柱,所述扣罩的内部前后侧均安装有潜水电机,本技术通过杂质泵将基坑内部的含有杂质泥沙的水抽出,并通过杂质泵连接的连接管和进管抽到中腔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两次的过滤,过滤掉杂质以及泥沙的水变得干净储纳在中腔的底部再次使用,这样能够便捷的将基坑内的水进行止水抽掉并进行过滤处理,使得基坑止水机构操作便捷效率高且带有过滤杂质泥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具体为基坑止水机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而开挖的地面以下的空间,通过开挖基坑能够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基础的施工作业。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在基坑的周边和里面通常采用基坑支护措施,以对基坑侧壁、基坑底部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以及保护,从而使得后期建造的地基基础更加稳固,另外,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当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时,地下水会渗入基坑内,并且基坑在雨季、汛期容易进水,因此在基坑周围需设置基坑止水机构,由于基坑止水传统的方式大多是利用桩间多孔旋喷的方式,整体使用时便捷度不高,且在止水的过程中不能同时的进行过滤水的杂质和泥沙,增加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坑止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基坑止水传统的方式大多是利用桩间多孔旋喷的方式,整体使用时便捷度不高,且在止水的过程中不能同时的进行过滤水的杂质和泥沙,增加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止水机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挡墙(4),所述第二挡墙(4)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挡墙(3),所述第一挡墙(3)的外周设置有挡水帷幕(6),所述第一挡墙(3)和第二挡墙(4)之间形成中腔(5),所述中腔(5)内的四角处均安装有撑柱(20),四个所述撑柱(20)的中上部分别贯穿第二过滤网(19)的四角,四个所述撑柱(20)的顶部均卡合有卡柱(21),四个卡柱(21)的下部分别贯穿第一过滤网(18)的四角,所述中腔(5)的右侧连通有进管(7),所述进管(7)的左侧内部与连接管(8)的右端连通,所述连接管(8)的左端与杂质泵(9)的右侧连通,所述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止水机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挡墙(4),所述第二挡墙(4)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挡墙(3),所述第一挡墙(3)的外周设置有挡水帷幕(6),所述第一挡墙(3)和第二挡墙(4)之间形成中腔(5),所述中腔(5)内的四角处均安装有撑柱(20),四个所述撑柱(20)的中上部分别贯穿第二过滤网(19)的四角,四个所述撑柱(20)的顶部均卡合有卡柱(21),四个卡柱(21)的下部分别贯穿第一过滤网(18)的四角,所述中腔(5)的右侧连通有进管(7),所述进管(7)的左侧内部与连接管(8)的右端连通,所述连接管(8)的左端与杂质泵(9)的右侧连通,所述杂质泵(9)的底部与粗管(10)的顶端连通,所述粗管(10)的底端贯穿扣罩(11)并向下延伸,所述扣罩(11)的内部前后侧均安装有潜水电机(12),两个所述潜水电机(12)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带叶螺旋杆(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止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腔(5)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念艳红孟子超胡伟赖隆波薛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煤炭地质一五二勘探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