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油田是采用注水开发的,而水驱采收率只能达到40%左右,而且,长期的大量注水,使油田普遍进入了高含水阶段,因此需要配合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比如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就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油率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抑制温室效应。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深层致密油藏及页岩油及页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2、但是,在注二氧化碳驱油及吞吐的采油过程中,随着地下油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在采油生产井筒内出现降压气化,而二氧化碳在气化过程中会出现吸热的现象,从而出现采油井筒大幅降温的情况。当温度低于井筒内原油析结蜡温度点时,原油在采油生产管柱内与井口结蜡、结冰堵塞液流通道的情况出现,特别是邻近地面的低温地层段的液流出现堵塞;另外,二氧化碳还会产生碳酸根离子,会导致采油生产管柱出现快速腐蚀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包括油管(1)、小径油管(2)和抽油泵,通过油管(1)和小径油管(2)连接抽油泵,并将抽油泵安装在油井的中部,其特征是:还包括井下气液分离器(4)、翅片换热器(5)、降压脱气换热器(6),所述抽油泵的下端通过油管(1)连接井下气液分离器(4),所述井下气液分离器(4)的下部连接翅片换热器(5),所述的翅片换热器(5)的下部连接降压脱气换热器(6),且所述降压脱气换热器(6)位于油层(8)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井下气液分离器(4)包括分离外管(4.1)、出气孔(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包括油管(1)、小径油管(2)和抽油泵,通过油管(1)和小径油管(2)连接抽油泵,并将抽油泵安装在油井的中部,其特征是:还包括井下气液分离器(4)、翅片换热器(5)、降压脱气换热器(6),所述抽油泵的下端通过油管(1)连接井下气液分离器(4),所述井下气液分离器(4)的下部连接翅片换热器(5),所述的翅片换热器(5)的下部连接降压脱气换热器(6),且所述降压脱气换热器(6)位于油层(8)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井下气液分离器(4)包括分离外管(4.1)、出气孔(4.3)、中心管(4.4)、分离内板(4.5)、液流孔(4.6)、下支撑座(4.7)、下接口(4.8),所述分离外管(4.1)的内腔设有中心管(4.4),所述中心管(4.4)的外壁上通过多个分离内板(4.5)与分离外管(4.1)的内壁连接,所述中心管(4.4)的下端安设在下支撑座(4.7)上,中心管(4.4)上设有多个液流孔(4.6),所述分离外管(4.1)上设有多个出气孔(4.3),中心管(4.4)的底部设有截流孔(4.9),在分离外管(4.1)的下端设有下接口(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离外管(4.1)的内腔的上部安装多组气体分离杯(4.2),且每一组气体分离杯(4.2)的上侧的分离外管(4.1)设有出气孔(4.3),每一组气体分离杯(4.2)的下侧的中心管(4.4)上设有液流孔(4.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一组分离内板(4.5)上侧的分离外管(4.1)上设有出气孔(4.3);所述分离内板(4.5)为倒置的伞形结构,上端与分离外管(4.1)的内壁连接,下端与中心管(4.4)的外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驱井筒防冷伤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体分离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南,高俊民,解永智,李长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成林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