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63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采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及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套管内通过油管连接下入一级以上的气举阀、压控射流抽吸泵和封隔器,在压控射流抽吸泵的下端安装单流阀;所述的压控射流抽吸泵的泵筒的内腔安装泵芯,泵芯的外壁设有皮碗,在泵筒的外壁中部安装弹簧和滑套,且滑套位于混合液出口的外侧。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喷、气举、射流排采的转换,不上提整个生产管柱,其结构简单实用,经济高效,转换操作便捷可靠,应用范围较广,更适于压降下降较快的深井或超深井采油,也适合大斜度井、出砂井、高凝油井、高含硫及硫化氢井、海上复杂井况等有免动管柱要求的井的排采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采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油气井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逐渐递减,油气井动液面会不断的下降,这就需要及时优化泵挂深度或改换举升方式,以不断适应油气井动液面下降的需求。对于一些高含硫化氢井、井控及储层保护要求较高的井、井下故障井、不宜频繁动管柱的井、动管柱受限制的海上及深层油气井,则需要在免动已有管柱的情况下以便捷转换举升方式及加深泵挂为宜。现有技术中转换举升方式与调整泵挂深度需要重新起下管柱来完成,其耗时、高花费、地层易受污染、有井控风险,对于高硫化氢等有害成份井、超深井的施工风险更高、花费更大。对于低压油气井则常因压井液倒灌污染储层而减产,造成费用高、风险大、效果差,因而需要新的免动管柱即可转换提液方式与泵挂深度的管柱和方法,以适合不同开采阶段的开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及使用方法,实现了自喷、气举、射流排采的转换,不需要上提整个生产管柱,其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包括油管(2)、封隔器(6)、单流阀(7),其特征是:在套管(1)内通过油管(2)连接下入一级以上的气举阀、压控射流抽吸泵(5)和封隔器(6),在压控射流抽吸泵(5)的下端安装单流阀(7);所述的压控射流抽吸泵(5)包括泵芯(5.1)、皮碗(5.2)、泵筒(5.3)、喉管(5.5)、弹簧(5.6)、滑套(5.7)、进液阀(5.8),所述泵筒(5.3)的内腔安装泵芯(5.1),泵芯(5.1)的外壁设有皮碗(5.2),在泵筒(5.3)的外壁中部安装弹簧(5.6)和滑套(5.7),且滑套(5.7)位于混合液出口(5.9)的外侧;所述泵芯(5.1)的上部设有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包括油管(2)、封隔器(6)、单流阀(7),其特征是:在套管(1)内通过油管(2)连接下入一级以上的气举阀、压控射流抽吸泵(5)和封隔器(6),在压控射流抽吸泵(5)的下端安装单流阀(7);所述的压控射流抽吸泵(5)包括泵芯(5.1)、皮碗(5.2)、泵筒(5.3)、喉管(5.5)、弹簧(5.6)、滑套(5.7)、进液阀(5.8),所述泵筒(5.3)的内腔安装泵芯(5.1),泵芯(5.1)的外壁设有皮碗(5.2),在泵筒(5.3)的外壁中部安装弹簧(5.6)和滑套(5.7),且滑套(5.7)位于混合液出口(5.9)的外侧;所述泵芯(5.1)的上部设有动力液进口(5.1.1),中部设有喷嘴(5.4),喷嘴(5.4)的下部设有喉管(5.5),喉管(5.5)的下侧设有泵芯混合液出口(5.1.2),所述泵芯(5.1)的下端设有进液阀(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举阀包括工作筒(3.1)、气腔(3.2)、阀体(3.3)、波纹管(3.4)、阀杆(3.5)、进气口(3.6)、阀球(3.7)、单向阀球(3.8)、气举阀弹簧(3.9)和连接管(3.10),所述工作筒(3.1)的一侧通过连接管(3.10)连接阀体(3.3),所述阀体(3.3)的内腔中部设有波纹管(3.4),上部设有气腔(3.2),波纹管(3.4)的下端连接阀杆(3.5),阀杆(3.5)的下端设有阀球(3.7);所述连接管(3.10)的内腔设有气举阀弹簧(3.9)和单向阀球(3.8);所述阀体(3.3)的外壁中部设有进气口(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动管柱气举转射流排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3.10)的右端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通过单向阀球(3.8)和气举阀弹簧(3.9)控制开关;所述的阀体(3.3)的内腔下部设有第二级进气通道,第二级进气通道通过阀球(3.7)和阀杆(3.5)控制开关,所述气举阀设有两级,分别为第一气举阀(3)和第二气举阀(4),气举排液时,向套管(1)与油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到达第一气举阀(3)的进气口(3.6)进入阀体(3.3)内,压缩波纹管(3.4),阀球(3.7)上移露出第二级进气通道,在压差的作用下,高压气体顶开单向阀球(3.8),进入工作筒(3.1)内同地层液混合,在气体的上行膨胀力和密度降低作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韦辰张景南高俊民董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成林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