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膏体制备澄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361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微细粒物料脱水制备膏体的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筒状体,筒状体内设有进料井和沉降竖管,进料井内设有循环稀释井,循环稀释井的外壁设有伞形锥塔,筒状体上端设有进料井口和溢流堰,筒状体机体下端设有排料锥体,排料锥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上方的排料锥内经支架设有伞形防拱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独特,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尾矿的适应性强,无传动机构,浓缩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通过一段浓缩达到尾矿膏体排放,回水循环利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微细粒物料脱水制备膏 体的澄清器。技术背景 膏体尾矿“干式堆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尾矿处理新方法,其特点是尾矿经过 脱水后“干式堆存”于地表,可节省建设常规尾矿库的投资。“干式堆存”实际上是半干式堆 存,膏体尾矿经过脱水处理后产出一种不偏析、低含水的膏状尾矿。实现膏体尾矿“干式堆 存”的关键在于,尾矿在堆存中离析出的水最小,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这样才可以使尾矿 堆存的坡度达到要求的2% 5%。现阶段,国内的膏体尾矿制备一般采用采用压滤、深度浓缩工艺,压滤工艺具有占 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配套设备复杂、操作维护困难和作业成本高等缺点;采用深度浓缩 工艺制备尾矿膏体,处理能力大、成本低、获得的膏体可以满足泵输送的要求,相比压滤法 其作业成本低,但需采用国外进口的超级浓密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制约矿山技术和 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一种适合尾矿膏体制备的浓缩脱水设备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脱水效率高的澄 清器,实现膏体尾矿的制备和回水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膏体制备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筒状体,筒状体内设有进料井和沉降竖管, 进料井内设有循环稀释井,循环稀释井的外壁设有伞形锥塔,筒状体上端设有进料井口和 溢流堰,筒状体机体下端设有排料锥体,排料锥底部设有排料口。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排料口上方的排料锥内经支架设有伞形防拱锥,所述的伞形防拱锥 位于排料口的正上方,伞形防拱锥具有导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漏斗流”现象的发生,即澄 清器锥部的膏体物料不会结拱,不会存在只有中心局部出料形成“漏斗流”而造成短路流, 而靠近锥壁的膏体物料不向下运动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排料锥体或筒状体相连接,以进行定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溢流堰可以为一储液环板,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相连接,储液 环板或筒体上设有出液管,如果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外壁相连接,出液管则设有储液 环板上,如果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内壁相连接,出液管则设有筒状体上,以收集、排出 澄清液,本专利技术可以设有带进料井口孔的盖板,盖板的周边与储液环板的上端相连接,以实 现封闭作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循环稀释井位于进料井内,循环稀释井井壁外增加了伞形锥塔,每 个伞形锥塔锥底处的稀释井井壁上均开有循环孔,使稀释井与伞形锥塔成为连通体,进料 井内的物料首先在伞形锥塔的锥面上沉淀,从而使进料井内径向的浓度分布由井中心向井壁逐渐增加,即进料井中心浓度最低,井壁处浓度最高,浓度差的存在使低浓度的物料可进 入循环稀释井内,再通过稀释井进入进料井内,从而稀释了进料。循环稀释井内的稀释循环 量可随着进料浓度高低的变化自动调节,进料浓度低时,循环量小,随着进料浓度的增高, 循环量也自动加大,因此循环稀释井可自动稀释进料浓度,使固体颗粒的沉降更接近于自 由沉降,从而增大其沉降速度,提高脱水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在进料井下端设有喇叭散料板,循环稀释井的上端缩在进料井内,下端伸在进料井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沉降竖管位于筒状体的中部,沉降竖管和进料井可以经带连接孔的 环状连接板与筒状体相连接,一般设有两块带连接孔的环状连接板,沉降竖管的上端和下 端分别与环状连接板的连接孔相连接,进料井与环状连接板的中心孔相连接,沉降竖管的 边壁效应可使得微细颗粒在沉降竖管内形成二次絮凝,即微细颗粒不断在沉降竖管内形成 小絮团,小絮团不断长大为大絮团,随着絮团的长大,其沉降速度也随之增大,最终大絮团 可以克服上升水流,由向上的运动方向改变为向下的沉降运动,不断进入澄清器的下部区 域,确保了澄清器溢流水的澄清度,从而满足水的循环利用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独特,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尾矿的适应性强,无传动机构,浓缩效 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通过一段浓缩达到尾矿膏体排放,回水循环利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膏体制备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筒状体,筒状体的横截面一般呈圆形,也可 以是其它形状,筒状体内设有进料井和至少三根沉降竖管,进料井设有筒状体的中心轴线 处,在竖向沉降竖管位于筒状体的中部,沉降竖管和进料井可以经带连接孔的环状连接板 与筒状体相连接,一般设有两块带连接孔的环状连接板,沉降竖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环 状连接板的连接孔相连接,进料井与环状连接板的中心孔相连接,沉降竖管的边壁效应可 使得微细颗粒在沉降竖管内形成二次絮凝,即微细颗粒不断在沉降竖管内形成小絮团,小 絮团不断长大为大絮团,随着絮团的长大,其沉降速度也随之增大,最终大絮团可以克服上 升水流,由向上的运动方向改变为向下的沉降运动,不断进入澄清器的下部区域,确保了澄 清器溢流水的澄清度,从而满足水的循环利用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循环稀释井位于进料井 内,循环稀释井井壁外增加了伞形锥塔,每个伞形锥塔锥底处的稀释井井壁上均开有循环 孔,使稀释井与伞形锥塔成为连通体,进料井内的物料首先在伞形锥塔的锥面上沉淀,从而 使进料井内径向的浓度分布由井中心向井壁逐渐增加,即进料井中心浓度最低,井壁处浓 度最高,浓度差的存在使低浓度的物料可进入循环稀释井内,再通过稀释井进入进料井内, 从而稀释了进料。循环稀释井内的稀释循环量可随着进料浓度高低的变化自动调节,进料 浓度低时,循环量小,随着进料浓度的增高,循环量也自动加大,因此循环稀释井可自动稀 释进料浓度,使固体颗粒的沉降更接近于自由沉降,从而增大其沉降速度,提高脱水效率,筒状体上端设有进料井口和溢流堰,溢流堰可以为一储液环板,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 相连接,储液环板或筒体上设有出液管,如果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外壁相连接,出液管 则设有储液环板上,如果储液环板的下端与筒状体内壁相连接,出液管则设有筒状体上,以 收集、排出澄清液,本专利技术可以设有带进料井口孔的盖板,盖板的周边与储液环板的上端相 连接,以实现封闭作业,筒状体机体下端设有排料锥体,排料锥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与 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排料口上方的排料锥内经支架设有伞形防拱锥,所 述的伞形防拱锥位于排料口的正上方,伞形防拱锥具有导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 “漏斗流” 现象的发生,即澄清器锥部的膏体物料不会结拱,不会存在只有中心局部出料形成“漏斗 流”而造成短路流,而靠近锥壁的膏体物料不向下运动的现象,另外,本专利技术设有支撑架,支 撑架与排料锥体或筒状体相连接,以进行定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在进 料井下端设有喇叭散料板,循环稀释井的上端缩在进料井内,下端伸在进料井外。 如附图所示,一种膏体制备澄清器,设有筒状体1,筒状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其直 径可从3m到25m的范围内变化,筒状体1的高度一般为直径的0. 5-1. 5倍。筒状体1上端 设有进料井2和溢流堰3,进料井2中设有循环稀释井4,循环稀释井4的外壁增加了伞形 锥塔5,进料井2的出料口位于机体1高度的1/3-5/8处,以使进入的矿浆在澄清器的深部 进行均勻地分配。机体1下端设有排料锥7,排料锥7为一倒立的锥角为60-75°的截头圆 锥,排料锥7最下端设有排料口 9,排料口 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膏体制备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筒状体,筒状体内设有进料井和沉降竖管,进料井内设有循环稀释井,循环稀释井的外壁设有伞形锥塔,筒状体上端设有进料井口和溢流堰,筒状体机体下端设有排料锥体,排料锥底部设有排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坤崔学奇王霄鹏锁军梁晶日孙玉伟王世兰古缘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