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锡鸿专利>正文

充电电筒用保护套和充电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149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电电筒用保护套,其包括用以连接在充电电筒尾部上的套体,该套体始端开口且尾端封闭,在所述套体内设置磁性装置,在所述套体尾部还设置一个控制开关;该保护套可用来控制充电电筒的开闭,使用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充电电筒,该充电电筒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护套,具有开和闭方便,密封性能好且可充当逃生工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筒用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对充电电筒进行开闭控制的保护套以及应用该保护套的充电电筒。
技术介绍
电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之一,由于其具有便于携带、节能等多 种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电筒,包括用以盛装电池的筒体、位于筒体一端的灯头组以及位于筒体另 一端的灯座,在筒体表面设置有控制灯头组工作的开关装置,这种电筒结构简单,成本相对 低廉,但由于其电源通常是由一次性电池所提供,在该电池使用完毕后,常被人们所丢弃, 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充电电筒。常见的充电电筒,亦包括用以盛装电池的筒体、位于筒体一端的灯头组以及位于 筒体另一端的灯座,由于结构原因,其灯座往往充当开关,当需要使用该充电电筒时,通常 需要旋动位于筒体尾端的灯座,来实现充电电筒的开闭,虽然解决了电池可重复利用的问 题,但其进行开闭时非常麻烦,且由于其只能用来照明,功能单一,市场潜力有限,因此,有 必要对此种结构的充电电筒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电筒用保护套,该保护套可实现自 动控制充电电筒的开闭。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一种充电电筒,该充电电筒开和闭时,操作 简单、方便。为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充电电筒用保护套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充电电 筒用保护套,其包括用以连接在充电电筒尾部上的套体,该套体始端开口且尾端封闭,在所 述套体内设置磁性装置,在所述套体尾部还设置一个控制开关。为解决上述另一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充电电筒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充电电 筒,包括用以盛装电池的筒体、位于筒体一端的灯头组件以及位于筒体另一端的尾座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组件包括第一辅助充电装置,所述第一辅助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筒 体相连的尾套、位于尾套内的顶块、位于顶块下方的接触开关装置以及位于接触开关装置 下方的负极接触板,所述顶块从该尾套末端穿出,在所述尾套上可拆卸的连接有保护套,所 述保护套包括用以连接在充电电筒尾套上的套体,该套体始端开口且尾端封闭,在所述套 体内设置磁性装置,在所述保护套的套体尾部还设置一个控制开关。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接触开关装置为滑动块,在所述顶块底部中心 位置开设有与滑动块的顶部相适配的容置孔,该容置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动块沿弹簧 可伸缩地位于该容置孔内,所述滑动块底部中心位置开有与负极接触板相适配的安装孔, 负极接触板顶部位于该安装孔内且在负极接触板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以与筒体内电池负极相推抵的弹簧。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接触开关装置为磁控开关,所述磁控开关分别与顶块和负极接触板相连,在负极接触板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以与筒体内电池负极相推 抵的弹簧。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充电电筒还包括一个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 设置有负极充电卡座和正极充电卡座,所述负极充电卡座与第一辅助充电装置相适配,所 述正极充电卡座与筒体相适配,且在该正极充电卡座和负极充电卡座上分别设置有磁性装置。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充电保护套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套设置有用以磁性装置,该磁性装置能在充电电筒充电和进行开闭时,使充电电 筒内部形成回路,在操作该充电电筒时,非常方便;(2)由于本技术的保护套连接有控 制开关,当该保护套与充电电筒相连时,通过操作控制开关,其可很方便的对充电电筒进行 开闭,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充电电筒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 型的充电电筒设置有保护套,因此,在对该充电电筒进行开或闭时,通过操作该保护套的控 制开关,即可很方便的实现充电电筒开闭,操作非常方便;(2)由于本技术的第一辅助 充电装置包括顶块,正常状态使用时,该顶块由所述保护套所密封,这样可以保证顶块不会 刺伤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在公交车内部起火时,可把该保护套从充电电筒上取下, 使用该顶块砸碎玻璃,而获得自救,即可以起到照明作用,又具有了逃生功能,从而使传统 充电电筒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3)由于本技术在顶块与尾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 环,该密封环可防止水进入该充电电筒内部,进而提高了该充电电筒的防水性能;且当保护 套从充电电筒上取下后,顶块下方的接触开关装置或磁控开关失去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处于 不通电状况,因此把电筒放进水中也不会错误启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安装有保护套的结构;图2为安装有充电装置的本技术充电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安装有保 护套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保护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3,本技术的充电电筒,包括筒体1、灯头组件2以及尾座组件3, 其中,筒体1用以盛装电池,灯头组件2位于筒体1 一端,尾座组件3位于筒体1另一端。所述尾座组件3包括第一辅助充电装置31,该第一辅助充电装置31包括尾套 311、顶块312、接触开关装置和负极接触板314,所述顶块312、接触开关装置和负极接触板 314位于尾套311内,所述顶块312位于尾套311的末端且其尖部从该尾套311内穿出。为了便于控制本技术充电电筒的开和闭,且防止顶块312的尖部伤及人体, 在本技术的充电电筒的尾座组件3上还连接有保护套32,该保护32优选套设在尾座 组件3的尾套311末端外侧部位,这样,在正常使用时,该保护套32可防止顶块312伤及人体,而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公交车内着火时,使用者可使保护套32与尾套311相脱离, 然后使用该充电电筒的顶块312砸碎玻璃,进行逃生。本技术的充电电筒用保护套32,包括套体321,该套体321用以把保护套32 连接在充电电筒尾部上,该套体321始端开口且尾端封闭,在所述套体321内设置充电电 筒开闭的磁性装置322,该磁性装置优选采用磁铁,在所述套体尾部还设置一个控制开关 323。所述接触开关装置为滑动块313,滑动块313优选由金属铁所制成,其位于所述顶 块312下方,在所述顶块312底部中心位置开有容置孔,该容置孔与滑动块313的顶部相适 配,所述滑动块313顶部位于该容置孔内,在该容置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动块313可沿 弹簧做伸缩运动,在所述滑动块313底部中心位置开有与负极接触板314相适配的安装孔, 负极接触板314顶部位于该安装孔内,且负极接触板314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以与筒体 内电池负极相推抵的弹簧315,该保护套32内设置有磁铁,在该磁铁的作用下,滑动块313 上移,此时,顶块312、滑动块313以及负极接触板314处于接触连通状态,在保护套32外部 的控制开关作用下,灯头组件2可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保护套32与尾套311相分离时,所 述顶块312、滑动块313以及负极接触板314处于断开状态,灯头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当 然,该接触开关装置也可以是磁性开关,其同样可以与滑动块313起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为了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性能,本技术在在顶块312与尾套311的末端之 间还设置有密封环,该密封环可有限防止水进入该充电电筒内部,进而提高了该充电电筒 的防水性能。参见图2,所述充电电筒还包括一个充电装置4,所述充电装置4设置有负极充电 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筒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以连接在充电电筒尾部上的套体,该套体始端开口且尾端封闭,在所述套体内设置磁性装置,在所述套体尾部还设置一个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锡鸿
申请(专利权)人:霍锡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