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锡鸿专利>正文

电筒及其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92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筒及其后盖,所述电筒后盖包括后盖壳、固定于壳体内的导电接触片;第一导电块;活动导电片;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弹性复位件,对活动导电片施加促使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块相分离的弹力;活动导电片可在外部的磁吸件的磁吸力作用下克服弹力而旋转并使第二导电部抵接第一导电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于导电接触片和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活动导电片,活动导电片的一端与导电接触片枢接,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使得活动导电片直接与导电接触片连接,活动导电片直接与导电接触片之间的电连接稳定而避免出现断路现象,能有效控制电筒内部线路的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筒及其后盖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筒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筒及其后盖。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电筒,其后盖内端设置有用于抵接电池一个电极的导电接触片而外端设置有导电块,后盖内还设置有介于导电接触片和导电块之间且套在自导电接触片伸出的导柱上的活动导电片以及推动所述活动导电片沿导柱滑动至与导电块相脱离位置的弹簧,活动导电片通过导柱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且活动导电片还对应由铁片等可被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在后盖尾端还可进一步组装尾套,尾套内设置有磁铁,当组装上尾套时,磁铁对活动导电片产生磁吸力而使活动导电片克服弹簧的弹力而沿导柱滑动直至与导电块相抵接,此时即使导电接触片和导电块通过活动导电片电导通。现有的这种电筒中的活动导电片和导电接触片之间通过导柱电连接,而活动导电片又需沿导柱滑动,而使得活动导电片相对于导电接触片容易脱离接触而存在电连接不稳定易出现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筒后盖,能有效控制电筒内部线路的通断。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筒,能有效控制电筒内部线路的通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筒后盖,连接于电筒的筒体后端部,所述后盖包括具有中空腔且在朝向所述筒体的一端设开口的后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靠开口一端用于与容纳于所述筒体内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导电接触片、设于所述后盖壳侧壁上用于与所述筒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后盖壳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并自所述后盖壳外露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电筒后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接触片和所述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活动导电片,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与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后盖壳相对固定且连接于所述活动导电片,所述弹性复位件对所述活动导电片施加促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相分离的弹力;其中,所述活动导电片由可磁性吸附的材料制成而可在外部的磁吸件的磁吸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力而旋转并使所述第二导电部还抵接所述第一导电块而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借助于枢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的第二导电部通过导线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或者通过所述枢轴连接结构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导电片为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导电接触片上或与所述导电接触片一体成型、而自由端自导电接触片斜向外延伸的弹片结构,所述活动导电片上的第二导电部通过导线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导电接触片连为一体而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块上形成有朝向导电接触片方向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以一端抵于所述活动导电片上,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活动导电片之间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与第一导电块之间还设置有电绝缘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块自所述后盖壳露出的一端形成尖锥部。为解决上述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并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筒体、组装于筒体前端的发光组件、连接于筒体后端部的后盖以及可拆式地连接于后盖上的尾套,所述尾套包括可拆式连接于电筒后盖上的尾套壳及设于所述尾套壳内的磁吸件和第三导电部,所述后盖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筒后盖。进一步地,所述尾套壳或者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后盖的后盖壳电连接,所述尾套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盖内的第一导电块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块,所述尾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分别对应电连接的功能扩展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扩展模块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如下开关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在尾套壳内滑动设置的活动导电板、设置于所述活动导电板上并自尾套壳凸出的按压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活动导电板之间的导电弹簧以及位于所述活动导电板背离按压部的一侧并与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末端位于所述活动导电板的活动行程范围内并在活动导电板滑动到预定位置时抵住所述活动导电板实现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为两端分别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的机械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两端分别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的微动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两端分别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的PCB按钮开关;或者所述控制开关为无线遥控开关,所述无线遥控开关包括用于产生无线控制信号的操作单元以及根据无线控制信号控制电路通断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尾套壳内。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扩展模块还包括以下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组件,所述充电接口组件包括充电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供电接口组件,所述供电接口组件包括供电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用电设备的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和所述尾套壳或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套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端设有用于套设在电筒后盖外侧壁的容置孔而另一端设有夹持腔的夹持架以及一端枢接在所述容置孔的两侧的弹性夹具,所述弹性夹具枢接在夹持架的一端设有朝向容置孔防止电筒从所述容置孔内掉落的挡止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于所述导电接触片和所述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活动导电片,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与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使得活动导电片直接与导电接触片连接,活动导电片直接与导电接触片之间的电连接稳定而避免出现断路现象,能有效控制电筒内部线路的通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筒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的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筒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的沿电筒尾套纵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筒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的沿电筒尾套纵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筒尾套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的沿电筒尾套纵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电筒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筒后盖,连接于电筒1的筒体10后端部,所述后盖12包括具有中空腔1201且在朝向所述筒体10的一端设开口的后盖壳120、设置于所述后盖壳120内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筒后盖,连接于电筒的筒体后端部,所述后盖包括具有中空腔且在朝向所述筒体的一端设开口的后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靠开口一端用于与容纳于所述筒体内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导电接触片、设于所述后盖壳侧壁上用于与所述筒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后盖壳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并自所述后盖壳外露的第一导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筒后盖还包括:/n设置于所述导电接触片和所述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活动导电片,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与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n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后盖壳相对固定且连接于所述活动导电片,所述弹性复位件对所述活动导电片施加促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相分离的弹力;/n其中,所述活动导电片由可磁性吸附的材料制成而可在外部的磁吸件的磁吸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力而旋转并使所述第二导电部还抵接所述第一导电块而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筒后盖,连接于电筒的筒体后端部,所述后盖包括具有中空腔且在朝向所述筒体的一端设开口的后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靠开口一端用于与容纳于所述筒体内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导电接触片、设于所述后盖壳侧壁上用于与所述筒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后盖壳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并自所述后盖壳外露的第一导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筒后盖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导电接触片和所述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活动导电片,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与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
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后盖壳相对固定且连接于所述活动导电片,所述弹性复位件对所述活动导电片施加促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相分离的弹力;
其中,所述活动导电片由可磁性吸附的材料制成而可在外部的磁吸件的磁吸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力而旋转并使所述第二导电部还抵接所述第一导电块而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筒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电片的一端借助于枢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导电接触片枢接,所述活动导电片上的第二导电部通过导线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或者通过所述枢轴连接结构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筒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电片为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导电接触片上或与所述导电接触片一体成型、而自由端自导电接触片斜向外延伸的弹片结构,所述活动导电片上的第二导电部通过导线与导电接触片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导电接触片连为一体而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筒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上形成有朝向导电接触片方向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以一端抵于所述活动导电片上,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活动导电片之间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与第一导电块之间还设置有电绝缘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筒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自所述后盖壳露出的一端形成尖锥部。


6.一种电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并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筒体、组装于筒体前端的发光组件、连接于筒体后端部的后盖以及可拆式地连接于后盖上的尾套,所述尾套包括可拆式连接于电筒后盖上的尾套壳及设于所述尾套壳内的磁吸件和第三导电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筒后盖。


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锡鸿
申请(专利权)人:霍锡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