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1038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装设有第一弧形导片及第二弧形导片,使该升降座得以在垂直升降的过程中,有所依附,并能稳固运作,不易偏移,致使操作顺畅。该第二弧形导片的弧度大于该第一弧形导片的弧度,且该第二弧形导片的弧度进一步大于180度,增加运作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尤指一种设有第一弧形导片及第二弧形导片以提供连接有镜头的升降座导引的结构。技术背景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349482号抓移动式显微镜结构所示,该案为解决先前技 术中,「由两根导引杆所构成的导引机构,与内管的外环形凸缘上的穿孔接触面积小,在调 整物镜位置时,易发生物镜移动操作不顺畅,且易发生支撑力不够而伸缩管组件中的外管 被物镜的重力作用而自动转动无法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是在物镜的伸缩结构 中,以一弧形导片导引承载物镜的升降座,配合升降座上的弧形孔,提高其间的接触面,使 得在垂直方向上作升降动作能顺利藉由转动管的转动而达成,同时,由于弧形导片的形状 形成的支撑作用,可使升降座的升降动作更为稳定。此种改良结构,是倚靠一弧形导片的支撑,但弧形导片的本身仅是以穿设的方式, 组合于上弧形孔及下弧形孔,并无固设在稳定的各内部组件中,造成物镜在上下移动时,仍 会发生晃动的情况,进而影响操作的顺畅,此种缺失,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字显 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可使该升降座的升降动作更能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字显微镜升降 改良结构,包括顶盖、上管部、升降组、中管部、及下管部,其特点是所述顶盖穿设有缆线; 该上管部上方连接该顶盖,且其内径形成一顶板,并于该顶板上开设有上管部第一弧形孔 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管部第二弧形孔;该升降组具有转动管及升降座,该转动管上方连 接该上管部,且该转动管内壁形成内螺纹,该升降座设置于该转动管内,且为直径小于该转 动管内径的圆盘体,该圆盘体相对两侧形成一对凸块,该对凸块伸入该转动管的内螺纹中, 且该圆盘体上开设有升降座第一弧形槽及升降座第二弧形孔,并于该圆盘体下连接一镜 头;该中管部上方连接该转动管,且其内径形成底板,再于该底板向上设有第一弧形导片及 第二弧形导片,该第一弧形导片及第二弧形导片分别穿设相对应的该升降座第一弧形槽、 上管部第一弧形孔及该升降座第二弧形孔、上管部第二弧形孔,且该第二弧形导片的弧度 大于该第一弧形导片;并在该中管部的侧边上形成缺槽,该缺槽显露出一部份转动管;该 下管部的上方连接该中管部,且为向下渐缩的锥状。本技术的该第一弧形导片可改变其装设组件,置于该上管部的顶板,同样可 达到上述的效果。另,本技术的圆盘体侧边所凸设的凸块,设置在相对的两侧;亦可设置在相同 的侧边,形成上下一对的凸块,以此,凸伸入该转动管内壁的内螺纹。再者,本技术提供的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可在该中管部下方设有一第一固定环及一第二固定环,并于其间设有至少一光源设备,该光源设备的电源导线抵靠该 第一弧形导片,以延接至该电路板。本技术的提供的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可在该顶盖的侧边开设一孔洞, 供给一座体穿设,以架设一架体,例如三角架,以放置整个结构。如此,可使该升降座得以在垂直升降的过程中,能稳固运作,不易偏移,致使操作 顺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结构与功能,以下,将配合图式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上管部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升降座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管部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连接一架体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一弧形导片装设于上管部的实施分解图。图10为图9中的上管部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的中管部的俯视图。图12为该圆盘体所形成的凸块位置示意图。标号说明1…顶盖11…缆线2…上管部21…顶板22…上管部第一弧形孔23…上管部第二弧形孔3…升降组31…转动管311…内螺纹312…条状纹313…齿状部32…升降座321…圆盘体322…凸块323…升降座第一弧形槽324…升降座第二弧形孔4…中管部41…底板42…缺槽43…第一固定环44…第二固定环45…光源设备46…中管部第一弧形孔5…下管部AL···第一弧形导片All…凹槽A2…第二弧形导片A3…延伸块B…座体O··控制器E…电源导线D…电路板L···镜头T…架体U…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顶盖1、一上管 部2、一升降组3、一中管部4及一下管部5,依序连接而成。再如图2至图4所示,该顶盖1穿设有一缆线11,并于该缆线11的另一端连接有 一控制器C及一连接头U (参阅图1)。该上管部2的上方连接该顶盖1,且该上管部2的内 径形成一顶板21,并于该顶板21上开设有一上管部第一弧形孔22及一或一个以上的上管 部第二弧形孔23 (搭配图5所示),该上管部内2还设有一电路板D,该缆线11连接该电路 板D。该升降组3具有一转动管31及一升降座32,该转动管31上方连接该上管部2,且该 转动管31内壁形成内螺纹311,而该转动管31外壁则形成止滑作用的条状纹312,以方便 使用者握持,又,该转动管31的底面还可形成齿状部313 ;该升降座32设置于该转动管31 内,且为一直径小于该转动管31内径的圆盘体321,请搭配图6所示,该圆盘体321相对两 侧形成一对凸块322,该对凸块322伸入该转动管31的内螺纹311中,且该圆盘体321上开 设有一升降座第一弧形槽323及一升降座第二弧形孔324,并于该圆盘体321下连接一镜 头L。该中管部4上方连接该转动管31,请搭配参见图7,且其内径形成一底板41,再于该 底板41向上设有一第一弧形导片Al及一第二弧形导片A2,分别穿设相对应的该升降座第 一弧形槽323、上管部第一弧形孔22及该升降座第二弧形孔324、上管部第二弧形孔23 ;并 在该中管部4的侧边上形成一缺槽42,该缺槽42显露出一部份该转动管31 ;又,该底板41 与该转动管31的齿状部313接触。该下管部5的上方则连接该中管部4,该下管部5呈向 下渐缩的锥状。该第一弧形导片Al及该第二弧形导片A2的顶端分别凸设有数个延伸块A3,该些 延伸块A3则穿设该上管部第一弧形孔22及该上管部第二弧形孔23。再搭配图3及图10,该中管部4下方设有一第一固定环43及一第二固定环44,用 以稳固该镜头L,且该第一固定环43及该第二固定环44间设有至少一光源设备45,该光源 设备45的电源导线E抵靠该第一弧形导片Al,以延接至该电路板D。请继续搭配图8及图3所示,该顶盖1侧边还开设一孔洞12,供给一座体B穿设, 以架设一架体T。如图9至图11所示,为改变该第一弧形导片Al装设位置的相关图式,该第一弧形 导片Al亦可装设在该上管部2,不同于图2、图5及图7的样式,该顶板21并无开设该上管 部第一弧形孔22,而是在该位置装设了该第一弧形导片Al,同样地,该中管部4亦随之改 变,图11中,将原装设该第一弧形导片Al之处改为开设一中管部第一弧形孔46,再者,该 第一弧形导片Al及该第二弧形导片A2的顶端皆分别凸设有数个延伸块A3,该些延伸块A3 相对应于穿设至该中管部第一弧形孔46及该上管部第二弧形孔23。如上所述,待使用者转动该转动管31,该圆盘体321将因其凸伸入该内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显微镜升降改良结构,包括顶盖、上管部、升降组、中管部、及下管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穿设有缆线;该上管部上方连接该顶盖,且其内径形成一顶板,并于该顶板上开设有上管部第一弧形孔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管部第二弧形孔;该升降组具有转动管及升降座,该转动管上方连接该上管部,且该转动管内壁形成内螺纹,该升降座设置于该转动管内,且为直径小于该转动管内径的圆盘体,该圆盘体相对两侧形成一对凸块,该对凸块伸入该转动管的内螺纹中,且该圆盘体上开设有升降座第一弧形槽及升降座第二弧形孔,并于该圆盘体下连接一镜头;该中管部上方连接该转动管,且其内径形成底板,再于该底板向上设有第一弧形导片及第二弧形导片,该第一弧形导片及第二弧形导片分别穿设相对应的该升降座第一弧形槽、上管部第一弧形孔及该升降座第二弧形孔、上管部第二弧形孔,且该第二弧形导片的弧度大于该第一弧形导片;并在该中管部的侧边上形成缺槽,该缺槽显露出一部份转动管;该下管部的上方连接该中管部,且为向下渐缩的锥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重达
申请(专利权)人:铠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