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726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7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遮光层、第一有源层、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有源层,通过使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第一栅极层包括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使得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与补偿晶体管的有源图案对应设置,第一遮光部与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有源图案对应设置,则可以采用第一栅极层形成补偿晶体管的底栅,采用遮光层形成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底栅,由于第一栅极层与第二有源层距离较小,对补偿晶体管的电性提升效果较好,由于遮光层的空间较大,在遮光层设置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底栅不会出现短路问题,从而兼顾了显示面板的良率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器件的发展,现有显示器件对功耗和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显示器件为了降低功耗和提高屏占比,会采用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ow temperaturepolysilicon oxide,ltpo)技术。ltpo技术是指同时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使驱动电路兼顾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优点,从而减小功耗,减小漏电流。但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膜层数量较多,相应的需要的掩膜板的数量较多,导致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为了减少掩膜板的数量,现有显示器件会去除一些栅极层和绝缘层,但这会导致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缺失,薄膜晶体管的光敏性和电性变差。为了提高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电性,现有技术会采用一些膜层形成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但均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膜层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距离过远导致底栅作用较小,部分膜层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的距离较近但该膜层的空间受限容易导致短路失效问题。

2、所以,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和第一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一电极、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另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三节点;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重复单元,每一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重复单元内,所述遮光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像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和第一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一电极、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另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三节点;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重复单元,每一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重复单元内,所述遮光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区域内的两个第二遮光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相邻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相邻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遮光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区域,所述第二遮光部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内的所述第一遮光部连接,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内的所述第二遮光部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的设置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数据线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初始化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极层和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二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层和所述第二栅极层之间,所述第二栅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有源层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之间,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层和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的有源图案和所述第三初始化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驱动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