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701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结构包括:转向输入轴、电动机、转向传感模块、转向主杆、转向副杆、车轮连接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由转向输入轴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连接主轴与直杆的相互重合以及直杆上的卡槽能提高与电动机的连接强度,使之能进一步的提高了转向输入轴的旋转强度及稳定性,进而结合辅助盘上的隔震块能提高电动机与汽车内部的连接平衡性,同时隔震块上的保护块以及垂直套能将连接主轴与直杆进行覆盖,避免直杆与连接主轴旋转时直接与汽车内部塑料配件进行接触而造成的持续碰撞情况,因此能避免了旋转碰撞而导致的汽车内部塑料配件的损坏以及影响转向输入轴的正常旋转使用,以至于提高了线控转向装置与汽车的连接活动安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控转向,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1、线控转向装置是一种汽车转向系统,通过电子信号控制车辆的转向,使得车辆能根据线控转向装置的控制以精准的方向进行行驶,因此通过线控转向装置能大幅度的提高对汽车方向的控制便利性及稳定性效果,同时能提高了汽车转向的简易性;

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线控转向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前线控转向装置的转向输入轴与汽车方形盘衔接时,受装配间隙影响极易产生晃动不稳情况,使得方向盘旋转时及汽车行驶过程产生的颠簸情况极易造成转向主杆的不稳,因此会降低当前转孔转向装置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转向输入轴为圆形金属形状,使之在持续旋转抖动时则会对汽车内部塑料制品造成持续磕碰,因此会产生异响及塑料制品持续受力容易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结构包括:转向输入轴、电动机、转向传感模块、转向主杆、转向副杆、车轮连接体,所述转向输入轴嵌入于电动机内部中心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电动机上端与转向传感模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向传感模块通过电动机与转向输入轴相互接触,所述转向主杆安装于电动机的背部中心并与转向输入轴相互连接,所述转向副杆与转向主杆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车轮连接体设置于转向副杆的上下中心区域并进行活动连接。

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输入轴设有连接主轴、直杆、卡槽、辅助盘、隔震块,所述连接主轴与直杆相互重合,所述卡槽设置于直杆的边缘部位,所述辅助盘表层与直杆下端相互适配,所述隔震块表层与辅助盘下层相互重合并与直杆下端圆心相衔接,所述隔震块携带辅助盘嵌入于电动机内部区域并相互重合;所述连接主轴直径小于直杆的直径,所述直杆表层为精抛光形态,所述卡槽为弧形凹陷形态,所述辅助盘与隔震块中心点相互重叠。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震块设有旋转槽、覆盖框、保护块、连接板、垂直套,所述旋转槽贯穿于覆盖框的中心部位并与垂直套相互联通,所述保护块边缘与覆盖框内层边缘相互重合,所述连接板固定于保护块的下端并且边缘与覆盖框下端边缘相互重合,所述垂直套垂直安装于保护块的中心部位并与旋转槽相通,所述垂直套通过覆盖框的旋转槽与直杆边缘相互接触;所述旋转槽位于覆盖框的正中部位,所述保护块的垂直套圆心与旋转槽相互联通。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直套设有凸块、套体、滑层、滑轮、定位块,所述凸块固定于套体的边缘部位,所述套体内部与滑层为一体,所述滑轮通过滑层嵌入于套体的内壁区域,所述定位块安装于套体的内部区域并与滑轮相衔接,所述滑轮通过定位块、套体与旋转槽相通;所述凸块为弧形实心形态并且在套体边缘共设有三块,所述套体的滑层为精抛光形态,所述滑轮为球体实心形态并且结合定位块分布在滑层的边缘区域。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传感模块设有传感主体、覆盖块、卡块、垂直柱、监测模块,所述传感主体下端与覆盖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覆盖块下端两侧与卡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垂直柱嵌入于覆盖块的下端中心并且两侧与卡块进行间距配合,所述监测模块安装于垂直柱的下端并与传感主体进行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通过垂直柱、覆盖块设置于电动机内部并与转向输入轴相互接触重合;所述传感主体与覆盖块相互垂直,所述覆盖块下端携带有两块卡块,所述垂直柱位于覆盖块的下端中心并与监测模块上端中心进行穿插衔接,所述监测模块底层为弧形形状。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模块设有平衡体、通电柱、中心槽、数据输出模块、监测主体,所述平衡块嵌入于通电块的左右两侧,所述通电柱下端与中心槽相互重合,所述数据输出模块上端与中心槽为一体并通过中心槽完成与通电柱的电连接,所述监测主体设置于数据输出模块的下端部位并与之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柱结合平衡块垂直嵌入于垂直柱内部并与传感主体进行电连接;所述平衡体在通电柱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所述通电柱为垂直形态,所述数据输出模块表层携带有绝缘壳。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体设有插块、牵制块、吸附板、滑板,所述插块左右两侧与牵制块进行间距配合并一同固定于吸附板的表层,所述吸附板与滑板相互重合,所述滑板通过吸附板、牵制块、插块安装于通电柱的左右两侧部位;所述插块长度大于牵制块的长度,所述牵制块在插块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所述吸附板面积与滑板面积为一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专利技术由转向输入轴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连接主轴与直杆的相互重合以及直杆上的卡槽能提高与电动机的连接强度,使之能进一步的提高了转向输入轴的旋转强度及稳定性,进而结合辅助盘上的隔震块能提高电动机与汽车内部的连接平衡性,同时隔震块上的保护块以及垂直套能将连接主轴与直杆进行覆盖,避免直杆与连接主轴旋转时直接与汽车内部塑料配件进行接触而造成的持续碰撞情况,因此能避免了旋转碰撞而导致的汽车内部塑料配件的损坏以及影响转向输入轴的正常旋转使用,以至于提高了线控转向装置与汽车的连接活动安全效果。

10、2.本专利技术由转向传感模块进一步改进后,通过传感主体下端所加装的覆盖块及卡块能提高与电动机顶部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传感主体下端的垂直柱能将监测模块位置进行确定,使得监测模块能与转向输入轴进行接触,因此达成实时监测的效果,为此能提高汽车对转向输入轴的旋转方位进行判定,使得提高了汽车的控制精准度,同时监测主体能通过弧形形状达到与转向输入轴形状进行吻合,因此转向输入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数据将通过数据输出模块以及通电柱进行反馈到车机当中,使得能够提高了汽车转向的精准度及使用安全系数,同时通过实时监测效果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达到第一时间发现的效果,提高了行车的安全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结构包括:转向输入轴(1)、电动机(2)、转向传感模块(3)、转向主杆(4)、转向副杆(5)、车轮连接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入轴(1)嵌入于电动机(2)内部中心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电动机(2)上端与转向传感模块(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向传感模块(3)通过电动机(2)与转向输入轴(1)相互接触,所述转向主杆(4)安装于电动机(2)的背部中心并与转向输入轴(1)相互连接,所述转向副杆(5)与转向主杆(4)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车轮连接体(6)设置于转向副杆(5)的上下中心区域并进行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入轴(1)设有连接主轴(11)、直杆(12)、卡槽(13)、辅助盘(14)、隔震块(15),所述连接主轴(11)与直杆(12)相互重合,所述卡槽(13)设置于直杆(12)的边缘部位,所述辅助盘(14)表层与直杆(12)下端相互适配,所述隔震块(15)表层与辅助盘(14)下层相互重合并与直杆(12)下端圆心相衔接,所述隔震块(15)携带辅助盘(14)嵌入于电动机(2)内部区域并相互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块(15)设有旋转槽(151)、覆盖框(152)、保护块(153)、连接板(154)、垂直套(155),所述旋转槽(151)贯穿于覆盖框(152)的中心部位并与垂直套(155)相互联通,所述保护块(153)边缘与覆盖框(152)内层边缘相互重合,所述连接板(154)固定于保护块(153)的下端并且边缘与覆盖框(152)下端边缘相互重合,所述垂直套(155)垂直安装于保护块(153)的中心部位并与旋转槽(151)相通,所述垂直套(155)通过覆盖框(152)的旋转槽(151)与直杆(12)边缘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套(155)设有凸块(a1)、套体(a2)、滑层(a3)、滑轮(a4)、定位块(a5),所述凸块(a1)固定于套体(a2)的边缘部位,所述套体(a2)内部与滑层(a3)为一体,所述滑轮(a4)通过滑层(a3)嵌入于套体(a2)的内壁区域,所述定位块(a5)安装于套体(a2)的内部区域并与滑轮(a4)相衔接,所述滑轮(a4)通过定位块(a5)、套体(a2)与旋转槽(151)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传感模块(3)设有传感主体(31)、覆盖块(32)、卡块(33)、垂直柱(34)、监测模块(35),所述传感主体(31)下端与覆盖块(3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覆盖块(32)下端两侧与卡块(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垂直柱(34)嵌入于覆盖块(32)的下端中心并且两侧与卡块(33)进行间距配合,所述监测模块(35)安装于垂直柱(34)的下端并与传感主体(31)进行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35)通过垂直柱(34)、覆盖块(32)设置于电动机(2)内部并与转向输入轴(1)相互接触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35)设有平衡体(351)、通电柱(352)、中心槽(353)、数据输出模块(354)、监测主体(355),所述平衡块(351)嵌入于通电块(352)的左右两侧,所述通电柱(352)下端与中心槽(353)相互重合,所述数据输出模块(354)上端与中心槽(353)为一体并通过中心槽(353)完成与通电柱(352)的电连接,所述监测主体(355)设置于数据输出模块(354)的下端部位并与之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柱(352)结合平衡块(351)垂直嵌入于垂直柱(34)内部并与传感主体(31)进行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体(351)设有插块(b1)、牵制块(b2)、吸附板(b3)、滑板(b4),所述插块(b1)左右两侧与牵制块(b2)进行间距配合并一同固定于吸附板(b3)的表层,所述吸附板(b3)与滑板(b4)相互重合,所述滑板(b4)通过吸附板(b3)、牵制块(b2)、插块(b1)安装于通电柱(352)的左右两侧部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结构包括:转向输入轴(1)、电动机(2)、转向传感模块(3)、转向主杆(4)、转向副杆(5)、车轮连接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入轴(1)嵌入于电动机(2)内部中心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电动机(2)上端与转向传感模块(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向传感模块(3)通过电动机(2)与转向输入轴(1)相互接触,所述转向主杆(4)安装于电动机(2)的背部中心并与转向输入轴(1)相互连接,所述转向副杆(5)与转向主杆(4)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车轮连接体(6)设置于转向副杆(5)的上下中心区域并进行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入轴(1)设有连接主轴(11)、直杆(12)、卡槽(13)、辅助盘(14)、隔震块(15),所述连接主轴(11)与直杆(12)相互重合,所述卡槽(13)设置于直杆(12)的边缘部位,所述辅助盘(14)表层与直杆(12)下端相互适配,所述隔震块(15)表层与辅助盘(14)下层相互重合并与直杆(12)下端圆心相衔接,所述隔震块(15)携带辅助盘(14)嵌入于电动机(2)内部区域并相互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块(15)设有旋转槽(151)、覆盖框(152)、保护块(153)、连接板(154)、垂直套(155),所述旋转槽(151)贯穿于覆盖框(152)的中心部位并与垂直套(155)相互联通,所述保护块(153)边缘与覆盖框(152)内层边缘相互重合,所述连接板(154)固定于保护块(153)的下端并且边缘与覆盖框(152)下端边缘相互重合,所述垂直套(155)垂直安装于保护块(153)的中心部位并与旋转槽(151)相通,所述垂直套(155)通过覆盖框(152)的旋转槽(151)与直杆(12)边缘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套(155)设有凸块(a1)、套体(a2)、滑层(a3)、滑轮(a4)、定位块(a5),所述凸块(a1)固定于套体(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李子洋章秦波张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