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传动,具体是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基于该方法的双向变量液压泵、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和自馈能刹车装置,旨在解决双向变量液压泵/马达在输入轴或高压进口方向改变时,保证变量机构始终与高压端沟通的问题,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和工作稳定性,特别适用于解决在飞机自馈能刹车系统中左右机轮转向相反时,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双向工作需求。
技术介绍
1、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在自馈能刹车
,由于飞机的左机轮和右机轮相对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左机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右机轮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因此安装在左机轮和右机轮上的自馈能变量泵的输入轴旋转方向需要是相反的。
2、现有结构中,在自馈能刹车装置中多采用单向变量泵,当输入转向改变旋向,液压泵的进出口互换,即出口变进口,进口变出口,由于单向变量泵内部结构不具有对称性,改变输入轴旋向将会损坏单向变量泵。因此需要实现双向输出变量功能时,常常分别为左机轮、右机轮分别安装不同旋转方向的单向变量泵,即研制输入轴旋转方向不同的两型单向变量液压泵,通用化不强。
3、为了能同时满足左机轮和右机轮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使用需求,需要变量泵能在其输入轴切换方向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而提出了双向变量泵。双向变量泵的变量机构始终是与高压出口沟通的,如何实现双向变量马达高压进口改变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变量机构与高压端是沟通的,提出了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和装置。
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及基于该方法/装置的双向变量液压泵、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和自馈能刹车装置,以解决在当双向变量液压泵的输入轴改变旋向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改变高压进口时,双向变量液压泵/马达进出口互换,即出口变进口、进口变出口时,保证双向变量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机构始终与高压端沟通的问题,也就是使双向变量液压泵能够在两个旋转方向上正常工作,双向变量液压马达能够实现两个输出轴向上正常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自馈能刹车装置中,左右机轮转向相反的使用需求,能使变量泵在正常前进和倒车时其输入轴切换方向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同时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降低研制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应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该方法包括:
4、(1)设置压力控制装置,其出口pk通过控制油路与所述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接通、出口t通过回油油路与油箱接通;
5、(2)设置压差控制装置,其进口pa、进口pb分别通过a口进油油路和b口进油油路与所述双向变量液压泵/马达的油口a和油口b接通、其出口p0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的进口py接通;
6、(3)所述压差控制装置使所述油口a的油口b中油压较高的油口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沟通,所述压力控制装置根据油压值控制所述变量机构动作,确保所述变量机构始终与高压油口保持沟通。
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路通道控制装置,其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该装置包括:
8、一压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差控制装置阀座、压差控制装置阀体、压差控制装置阀芯、压差弹簧、进口pa、进口pb以及出口p0;其中,所述进口pa、进口pb分别接通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的油口a和油口b;所述压差控制装置阀芯根据所述进口pa与所述进口pb之间的压差值在所述阀体内滑动,通过所述压差控制装置阀芯的位置改变,使所述进口pa和进口pb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出口p0接通或均与所述出口p0断开;
9、一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装置阀座、压力控制装置阀体、压力控制装置阀芯、压力调节弹簧、进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所述进口py接通所述压差控制装置的出口p0,所述出口pk通过控制油路接通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所述出口t接通油箱;当所述进口py的压力低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的设定值时,所述进口py与所述出口pk之间断开,所述出口pk与所述出口t接通,当所述进口py的压力达到所述压力控制装置的设定值时,所述进口py与所述出口pk接通,所述出口pk通过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变量机构的随动腔沟通。
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变量液压泵,该泵包括:
11、一双向液压设备,其作为液压泵使用,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回油腔通过壳体回油油路与油箱沟通;
12、一变量机构,其用于调节所述液压泵的排量,所述变量机构的回油腔通过变量机构回油油路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回油腔沟通,所述变量结构的随动腔通过控制油路沟通油路通断装置;
13、一油路通断控制装置,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装置出口通过控制油路与所述变量机构的随动腔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装置出口通过回油油路与油箱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差控制装置进口pa、进口pb分别通过a口进口油路、b口进口油路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油口a、油口b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变量机构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之间的油路通断,使所述变量机构始终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高压油口保持沟通;
14、一油箱,其用于收集回油。
15、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变量液压马达,该马达包括:
16、一双向液压设备,其作为液压马达使用,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回油腔通过壳体回油油路与油箱沟通;
17、一变量机构,其用于调节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和扭矩,所述变量机构的回油腔通过变量机构回油油路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回油腔沟通,所述变量结构的随动腔通过控制油路沟通油路通断装置;
18、一油路通断控制装置,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装置出口通过控制油路与所述变量机构的随动腔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装置出口通过回油油路与油箱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差控制装置进口pa、进口pb分别通过a口进口油路、b口进口油路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油口a、油口b沟通,所述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变量机构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之间的油路通断,使所述变量机构始终与所述双向液压设备的高压油口保持沟通;
19、一油箱,其用于收集回油。
20、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馈能刹车装置,该装置包括:
21、一机轮;
22、一机械取能机构,其连接所述机轮和双向变量液压泵,用于从所述机轮的转动中提取能量;
23、一双向变量液压泵,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或反之;
24、控制阀门,其连接所述双向变量液压泵和作动器,用于所述双向变量液压泵和所述作动器之间的油路通断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应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装置阀座、压力控制装置阀体、压力控制装置阀芯、压力调节弹簧,以及所述进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差控制装置阀座、压差控制装置阀体、压差控制装置阀芯、压差弹簧,以及所述进口PA、进口PB和出口P0,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可调节。
5.一种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一调节机构,其用于调节所述压力调节弹簧的预紧力,进而调整所述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用于在特定条件下调整或阻断所述控制油路和/或回油油路,以进一步优化油路通断
8.一种双向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自馈能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馈能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包括:油路切换电磁阀、出油单向阀和刹车控制阀和安全阀,所述双向变量液压泵依次通过所述油路切换电磁阀、所述出油单向阀和所述刹车控制阀连接所述作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应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装置阀座、压力控制装置阀体、压力控制装置阀芯、压力调节弹簧,以及所述进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差控制装置阀座、压差控制装置阀体、压差控制装置阀芯、压差弹簧,以及所述进口pa、进口pb和出口p0,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通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可调节。
5.一种油路通断控制装置,用于双向变量液压泵或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谯维智,聂瑞,高翔,刘晓超,陆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