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直流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关键设备其高效、快速的特点依赖于复杂的电力电子系统和高效的能量转换过程。然而,在高功率工作状态下,直流充电桩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和散发这些热量,将对设备的性能、寿命及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2、现有的冷却方式是利用冷却液在与发热模块接触的圆形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从热源器件传导到散热片,再通过冷却液带走热量,以此来完成对充电桩内发热模块的散热,但是由于圆形管道与发热模块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发热模块的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圆形管道与发热模块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发热模块的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动力单元(1)、冷却换热单元(2)、循环管路(3)、换热板(4),所述换热板(4)铺设在发热模块(5)上,所述换热板(4)内开设有换热腔(41),所述循环管路(3)通过连接单元(6)与所述换热腔(41)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换热单元(2)存有冷却液,并能够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循环动力单元(1)能够通过所述循环管路(3)将冷却液输送至所述换热腔(41)内,进入所述换热腔(41)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板(4)与发热模块(5)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循环管路(3)回流至所述冷却换热单元(2)内;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动力单元(1)、冷却换热单元(2)、循环管路(3)、换热板(4),所述换热板(4)铺设在发热模块(5)上,所述换热板(4)内开设有换热腔(41),所述循环管路(3)通过连接单元(6)与所述换热腔(41)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换热单元(2)存有冷却液,并能够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循环动力单元(1)能够通过所述循环管路(3)将冷却液输送至所述换热腔(41)内,进入所述换热腔(41)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板(4)与发热模块(5)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循环管路(3)回流至所述冷却换热单元(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单元(7)包括分层板(71),n个所述分层板(71)的一端均位于所述换热腔(41)的入口,另外一端均与所述换热面(42)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换热面(42)分成若干个所述换热区(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单元(8)包括引导管(81)与连通管(82),n个所述分层板(71)将所述换热腔(41)分成与所述换热腔(41)出口连通的回流腔(411)和n个与所述换热腔(41)入口连通的冷却腔(412),与所述回流腔(411)相邻的所述分层板(71)通过所述引导管(81)与所述回流腔(411)连通设置,其余所述分层板(71)通过所述连通管(82)与所述回流腔(411)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82)包括内管(821)与外管(822),所述内管(821)与外管(822)之间设有隔热腔(8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82)穿过下游的所述分层板(71),并插入到所述回流腔(411)内,所述外管(822)开设有与下游所述冷却腔(412)连通的回流通孔(824),所述回流通孔(824)与所述隔热腔(823)连通设置,所述隔热腔(823)与所述回流腔(411)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上设有若干个导热杆(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瑞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