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发动机及其内转进气道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07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发动机及其内转进气道的设计方法,所述组合发动机包括内转进气道、中心支板以及设于中心支板内的内嵌源流,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轴对称基准流场;根据内转进气道的入口捕获面的形状确定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捕获半径,以及根据内转进气道的出口形状确定轴对称基准流场的出口半径;以内转进气道的入口捕获面的边界为起点、内转进气道的出口壁面的边界为终点基于轴对称基准流场进行流线追踪,得到内转进气道的上、下、左和右压缩面;以及以中心支板的前缘为起点、中心支板两个侧面的边界为终点向两侧基于轴对称基准流场进行流线追踪,得到内转进气道的两个中心支板压缩面,不会对轴对称基准流场产生额外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气式组合推进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发动机及其内转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可以良好发挥出吸气式发动机高比冲和内嵌源流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总和优势。相比于常规吸气式发动机,内嵌源流的引入赋予了吸气式发动机更强的推力调节能力、更宽的飞行范围以及更高的工作稳定性,使其可在保持长时高速巡航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高速内嵌源流发动机推力大、推力调节能力强、高温射流点火助燃能力强等优势,能够显著拓宽吸气式发动机燃烧室的来流适应范围,提升高动态来流条件下的燃烧稳定性,增强推力大幅快速调节能力,提升发动机的机动任务适应能力,从而极大加强飞行器的机动性,使吸气式发动机的应用环境得到显著拓展,赋予飞行轨道更多的灵活性,提高其更宽广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2、进气道是内嵌源流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得到了广泛发展,此类进气道采用内收缩流场,因此具有一些有别于传统进气道例如二元式、测压式、轴对称式进气道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为压缩效率高、内流品质好,流量系数高、溢流阻力小、进气道唇罩等外型线与来流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发动机中内转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发动机包括内转进气道、中心支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心支板内的内嵌源流,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步骤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包括中心体,所述根据所述内转进气道的入口形状确定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捕获半径的步骤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发动机中内转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发动机包括内转进气道、中心支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心支板内的内嵌源流,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步骤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包括中心体,所述根据所述内转进气道的入口形状确定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捕获半径的步骤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杨一言杨雪王昱辉傅岸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