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配方及隧道式发酵房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359782 阅读:9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配方及隧道式发酵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料的配方如下:干草料3800-4200份、干牛粪1500-2500份、水11000-12000份、复合肥25-35份、尿素25-35份、氯化钾25-35份、过磷酸钙75-85份、石膏粉90-110份、石灰粉90-110份、菜籽饼45-5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节能降耗、节约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的蘑菇培养料栽培出的蘑菇产量可提高15-20%。既为生产无公害食品奠定了基础,又可为出口创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供应30公里范围内的菇民生产使用,产品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和培养料的配方。
技术介绍
现有的蘑菇培养料采用的二次发酵的工艺是第二次的发酵是在菌菇房中进行,由于菌 菇房的保温性较差,且不能充分均匀提升菌菇房内的温度,使得在进行巴氏消毒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杀菌的温度,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并且容易造成局部过热或过冷的发酵温度不均 匀的现象,从而影响蘑菇培养料的发酵质量,造成培养料有的部分发酵腐熟过头,有的部分 纤维还过硬、腐熟不到位;由此给后续蘑菇的培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出的蘑菇 产量低、子实体不厚实且易开伞、菇形差、保鲜期短。上述方法还存在着热能损耗大、对第 一次发酵的周期要求较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培养基发酵的纤维质。縮短蘑菇一次发酵周期,降 低栽培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为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 培养料的配方干草料3800-4200份、干牛粪1500-2500份、 水l 1000-12000份、 复合肥25-35份、 尿素25-35份、 氯化钾25-35份、过磷酸钙75-85份、 石膏粉90-110份、 石灰粉90-110份、菜籽饼45-55份。(二) 本专利技术的发酵工艺步骤如下 1、 一次发酵(预发酵)(1) 预堆、预湿将新鲜的无霉变的草料,充分预湿,捞起预堆;牛粪提前3-5天碾碎过筛预湿,预堆时间l-2天;(2) 建堆清扫场地,在堆料场划出堆基,在堆基周围挖沟,使场地不积水,底层铺 25-30cm厚的草料,然后交替铺上3-5cm厚的牛粪和15-25cm厚的草料,这样交替铺6-8层,一 直堆到料堆高达1.6-1.8m。建堆要求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 5-6cm覆盖,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建堆后3-5天进行翻堆;(3)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夕卜、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 拌合均匀,各种辅助材料按配方比例均匀加入;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前后竖翻,堆宽为1.7-2m,堆高不变,长度不限,料 堆中间设排气孔,排气孔间隔0.8-lm,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并分层加入所需的铵肥和过磷 酸钙,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5天,料温可达75-8(TC,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料 堆宽度縮至1.5-1.7m,高度不变,长度不限,并在料堆中设排气孔,在翻堆时,应尽量抖松 粪草,并均匀加入石灰粉;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 象;在进发酵房之前(即第二次翻堆之后l-3天)进行松料、均匀处理,调节水分,干湿料 混合均匀,使料的干湿度均匀,然后可进行二次发酵; 2、 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在发酵房中进行;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进行巴氏消毒,让其自热、加热 升温到60-8(TC,保持24-30小时后,排气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48-52'C,进行控温培养 草料中的放线菌,时间130-150小时;每天通风一次10-30分钟,以便于将室内的有害气体排 放充分;每座发酵房可采用蒸汽发生炉从发酵房的上方以及通风区进行通气加热。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集中发酵的方法,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节能降耗、节约人力资源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便于控温的特点,为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符合新农村的建设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2)本专利技术工艺有利于草料纤维恰到好处地进行分 解,为培养基放线菌的均匀全面良好的生长提供了保障,并为培养高质量、大菌株的蘑菇奠 定了基础。(3)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和配方生产出的蘑菇培养料栽培出的蘑菇产量可提高 15-20%。 (4)既为生产无公害食品奠定了基础,又可为出口创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5)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供应30公里范围内的菇民生产使用。(6)提高了培养料生产过程 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l是发酵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l发酵房、2通风地面、3通风区、4网垫、5蒸汽加热炉、6蒸汽管、7鼓风机、8出风口、69通风口、 IO通风道、ll探针、12仪表盘。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一) 培养料的配方干草料4000份、干牛粪2000份、水11000-12000份、复合肥(其中包括氮、磷、钾成分 )30份、尿素30份、氯化钾30份、过磷酸钙80份、石膏粉100份、灰粉100份、料饼50份; 所述的饼料为菜籽饼或花生饼。其中的氯化钾有利于吸湿,使草料中的纤维容易防潮软化,有利于蘑菇子实体生长的厚 实,提高蘑菇的品质。(二) 本专利技术工艺 1、 一次发酵(1) 先预堆、预湿将新鲜的无霉变的草料、牛粪等配料经过准确过称后,先将草料 切短、在0.5-2% (以1%为最佳)石灰水中浸泡(多长时间?)充分预湿,捞起随堆随踩成长 方形;牛粪碾碎过筛,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含水量掌握在手抓成团放地松散即可。预堆时 间2天。(2) 建堆清扫场地,在堆料场按尺寸画出堆基用石灰划出宽1.8m、总长不限的堆基 ,在堆基周围挖沟,使场地不积水,底层铺25cm厚的草料,然后交替铺上5cm厚的牛粪和 15cm厚的草料,这样交替铺7层, 一直堆到料堆高达1.75m,铺放草料时既要求疏松、抖乱, 又要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铺盖粪肥要求边上多,里边少,上层多、下层少。顶层 应保持牛粪厚层6cm覆盖,顶部堆成龟背形,以增加上层压力,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料堆四 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建堆后5天进行第一次翻堆。(3) 翻堆翻堆的目的是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调节 水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添加养分;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升高堆温,加深 发酵,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因此,翻堆时应上、下、里、夕卜、生料和熟料相对 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各种辅助材料按配方比例分层均匀加入,使辅助材 料与堆料混合均匀;第一次翻堆 一般建堆后的第l天料温上升,第2-3天料中心温度可达70-75'C,至第5天 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前后竖翻,堆宽为1.7m,堆高不变,长度不限, 料堆中间每隔设一排排气孔,排气孔间隔0.8m,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并分层加入除石灰粉 之外的各种辅助材料,在翻堆过程中充分搅拌均匀,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7出。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天,料温可达75。 C ,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料堆 宽度縮至1.5m,高度不变,长度不限,并且与第一次翻堆相同,需要在料堆中设排气孔,在 翻堆时,应尽量抖松粪草(即堆料),有利于均匀发酵。这次翻堆原则上不浇水,较干的地 方补浇少量水,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象。2、 二次发酵在第二次翻堆后第3天,将料堆进行抖松,通过将料堆中的干湿料相互混合的方法调节 料堆中的水分,使料堆中每部分干湿度均匀。做好进隧道式发酵房进行二次发酵前的准备。(1) 首先,对隧道式二次发酵房进行消毒,用甲醛4Kg,敌敌畏lKg熏蒸,密封24小时 后,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将经过一次发酵并抖松干湿度混合均匀的培养料迅速 搬进隧道式二次发酵房中,培养料堆放在发酵房的中间,堆放时要求料酥松,厚薄均匀,在 料堆的四周与发酵房的壁面之间留出2米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一次发酵(预发酵): (1)预堆、预湿:将新鲜的无霉变的草料,充分预湿,捞起预堆;牛粪提前3-5天碾碎过筛预湿,预堆时间1-2天; (2)建堆:清扫场地,在堆料场划出堆基, 在堆基周围挖沟,使场地不积水,底层铺25-30cm厚的草料,然后交替铺上3-5cm厚的牛粪和15-25cm厚的草料,这样交替铺6-8层,一直堆到料堆高达1.6-1.8m。建堆要求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5-6cm)覆盖,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建堆后3-5天进行翻堆; (3)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按配方比例均匀加入除石灰粉之外的各种辅助材料按配方比例均匀加入; 第一次翻堆 :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前后竖翻,堆宽为1.7-2m,堆高不变,长度不限,料堆中间设排气孔,排气孔间隔0.8-1m,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4-5天,料温可达75-80℃,再进行第二 次翻堆。翻堆时,料堆宽度缩至1.5-1.7m,高度不变,长度不限,并在料堆中设排气孔,在翻堆时,应尽量抖松粪草,并均匀加入石灰粉;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象; 在进发酵房之前进行松料、均匀处理,调节水分,干 湿料混合均匀,使料的干湿度均匀,然后可进行二次发酵; (二)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在发酵房中进行;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进行巴氏消毒,让其自热、加热升温到60-80℃,保持24-30小时后,排气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48-52℃,进行控 温培养草料中的放线菌,时间130-150小时;每天通风一次10-30分钟,以便于将室内的有害气体排放充分; 每座发酵房可采用蒸汽发生炉从发酵房的上方以及通风区进行通气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大春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叶大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