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指收割后的水稻和小麦秸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以上海地区为例,上世纪80年代,稻麦秸秆综合利用量较大,达到秸秆产出量的 70 80%,主要为农村生活薪柴、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副业编织加工使用, 剩余的秸秆作为生产纸浆原料。农技部门也开展了稻麦秸秆还田的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 积达180万亩次,每亩还田量150 200kg,对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补充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是到了 90年代中后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秸秆的利用率减少,大量秸秆堆于 田间地头,随意焚烧事件常有发生,造成大气污染。90年代末,上海市开展了秸秆机械化还 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本世纪初,全市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还田的比例占到全市稻麦种 植面积的80%左右,近几年来,因为柴油的不断涨价,成本大增,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有 待政府部门加强鼓励。 上海稻麦秸秆尚有50 60%还未被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一是农时季节矛盾,二茬 之间时间间隔很短,秸秆处理劳动力跟不上。特别是二麦收割后秸秆还田,短期内水稻栽植 后造成水田土壤还原势太强,影响秧苗生长。二是近年来柴 ...
【技术保护点】
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秸秆粉碎机将稻麦秸秆废弃物进行粉碎(粒径≤2cm)并去除杂质(铁丝、石块、塑料、泥块等)后集中堆放; 2)、将粉碎后的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用湿牛粪进行水分和C/N的调节,水分调节至65%-75%,C/N=22∶1左右。 3)、加入0.3%复合微生物进行发酵;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0.9-1.1∶0.9-1.1∶0.9-1.1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为1.0×10↑[10](cfu)/g以上;梭菌为1.0×10↑[10](cfu)/g以上;根霉菌为1.0×10↑[10](c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兵,汪红兵,余世贤,吴奇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拜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