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883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基于加工工厂信息,建立关于轴对称圆坯连铸几何模型,并基于几何模型,构建计算域;S2、将预加工的两个钢种的材料属性赋予单独的计算域中,并对两个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S3、根据预先建立的旧钢种的轴对称圆坯连铸几何模型,模拟旧钢种凝固传热组分传输过程,并得到稳定的温度场分布数据和元素分布数据;S4、停止旧钢种的浇注和拉坯,加入连接件,连接件与坯壳粘连形成新钢种引锭装置;通过新钢种引锭装置浇注新钢种,并根据新钢种生产时不同拉坯速度,计算得到混合区域溶质元素浓度变化,最后根据溶质元素浓度分布确定混合区域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尤其涉及一种圆坯连铸快换过程混合区域的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1、连铸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连续的铸坯生产工艺,已成为现代钢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不同钢种的更替铸造是常见的操作。当需要在连铸过程中更换钢种时,通常会使用快速更换连接件作为新钢种的引锭装置。这种快速更换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段具有混合成分的铸坯区域,这一混合区域通常被称为交接坯。

2、交接坯由于包含前后两种钢种的混合成分,常常不符合最终产品的成分要求,因此需要降级使用,或者直接作为废钢处理。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因此,准确预测交接坯的长度,对于实现连铸生产的快速连续和优化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针对连铸快换工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间包这一环节。中间包作为钢水暂时储存和混合的容器,其内的流场和混合行为对交接坯长度有着直接影响。然而,钢水的混合不仅仅局限于中间包内,还会在下游的结晶器内发生。因此,仅仅研究中间包内的混合情况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对结晶器内的混合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否则无法判断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轴对称圆坯连铸几何模型为二维模型,所述二维模型包括:水口浸入深度数据、结晶器数据、二冷一区数据、二冷二区数据、二冷三区数据、二冷四区数据和空冷区数据,且各项的位置关系沿拉坯方向依次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旧钢种凝固传热组分传输过程包括,通过预先设定的计算域的流场边界条件、传热条件和组分传输边界条件,结合轴对称圆坯连铸体系计算域的流场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轴对称圆坯连铸几何模型为二维模型,所述二维模型包括:水口浸入深度数据、结晶器数据、二冷一区数据、二冷二区数据、二冷三区数据、二冷四区数据和空冷区数据,且各项的位置关系沿拉坯方向依次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旧钢种凝固传热组分传输过程包括,通过预先设定的计算域的流场边界条件、传热条件和组分传输边界条件,结合轴对称圆坯连铸体系计算域的流场控制方程、传热控制方程和组分传输方程,得到旧钢种的圆坯连铸组分传输分析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快换工艺混合区域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温度场分布数据,由根据公式(1)(2)(3)(4)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周华张文超刘福斌冷永磊尹修刚任立坤邢伟张英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