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能器,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
技术介绍
1、常规的弯张换能器中,压电晶堆在粘接后其长度并不一致,需要通过改变过渡块中与压电晶堆配合的凹槽深度,使压电晶堆与过渡块的组合结构的长度满足换能器装配所需的过盈量要求。这种装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长度测量及过渡块加工过程中,会引入新的误差,并且过渡块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受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大。
2、双晶堆弯张换能器中,压电晶堆在粘接后其长度并不一致,需要通过改变过渡块中与压电晶堆配合的凹槽深度,使压电晶堆与过渡块的组合结构中两过渡块与换能器壳体配合的表面平行,从而使壳体在两压电晶堆上施加的预应力相等。这种装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长度测量及过渡块加工过程中,会引入新的误差,并且过渡块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受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大。
3、而碳纤维材料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在壳体固化收缩时其尺寸变化很微小。单束碳纤维丝束可承受的拉力较小,在压电振子外围缠绕碳纤维时施加在压电振子上的压力很小。因此直接在压电振子外部直接缠绕碳纤维壳体,碳纤维壳体不能为压电振子提供足够大的预应力。且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壳体(1)、设置在碳纤维壳体(1)内部的一对T型拉紧块(7)以及配合T型拉紧块(7)的过渡块(2)、压电振子(3)、活动顶块(6)、顶块(9)、螺杆(10)、第一螺母(24),每个T型拉紧块(7)两侧分别依次连接了活动顶块(6)、顶块(9)、压电振子(3)和过渡块(2),T型拉紧块(7)的中心处为孔,两T型拉紧块(7)尾部相对,螺杆(10)及第一螺母(24)将两T型拉紧块(7)夹紧,驱使顶块(9)向外运动,从而在换能器内部施加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壳体(1)、设置在碳纤维壳体(1)内部的一对t型拉紧块(7)以及配合t型拉紧块(7)的过渡块(2)、压电振子(3)、活动顶块(6)、顶块(9)、螺杆(10)、第一螺母(24),每个t型拉紧块(7)两侧分别依次连接了活动顶块(6)、顶块(9)、压电振子(3)和过渡块(2),t型拉紧块(7)的中心处为孔,两t型拉紧块(7)尾部相对,螺杆(10)及第一螺母(24)将两t型拉紧块(7)夹紧,驱使顶块(9)向外运动,从而在换能器内部施加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2)上设有曲面用于与碳纤维壳体(1)内壁相配合,所述碳纤维壳体(1)固化粘接在过渡块(2)上,所述过渡块(2)的曲面相对的平面为与压电振子(3)连接的区域,平面上具有两个方形的凹槽,凹槽的大小与压电振子(3)的截面相当,压电振子(3)一端嵌入到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小于铝片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2)的长度长于碳纤维壳体(1)的高度,过渡块(2)的两端有通孔(26),通孔(26)在曲面一侧直径大,平面一侧直径小,使对应的螺栓完全进入过渡块(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3)由端部的铝片(4)和中间的压电陶瓷片(5)及电极片(11)构成,端部的铝片(4)用于保护中部脆性的压电陶瓷片(5);压电陶瓷片(5)与电极片(11)交替排列,并且与铝片(4)相邻的均为压电陶瓷片(5),相邻的压电陶瓷片(5)极化方向相反,相邻的电极片(11)缺口位置错开,方便分别与正极及负极相连;压电陶瓷片(5)极化方向排布及电极片(11)正负极接线的安排,使所有压电陶瓷片(5)处于电学并联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能器,其特征在于,t型拉紧块(7)、活动顶块(6)、螺杆(10)、顶紧螺栓(25)、顶块(9)、定位块(27)构成预应力施加结构,顶块(9)为直角梯形,截面中底边的侧面与定位块(27)相连,顶块(9)斜面的对侧面挖有凹槽,凹槽的大小与压电振子的截面相当,凹槽的深度小于铝片(4)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壳体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鲁玉波,张会超,廖雪荣,许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