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761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换热系统,电池包换热系统用于对电池包加热或冷却;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冷凝器、车外冷凝器、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和储液罐,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排气口和回气口均与第一四通阀连通,车内冷凝器和电池包换热系统均与第一四通阀的一端连通,车外冷凝器和换热器均与第一四通阀的再一端连通,车内冷凝器、车外冷凝器和换热器相互连通,储液罐和车内冷凝器串联设置。在车外冷凝器后增加储液罐,低温制热工况下,系统冷媒需求量较多,使储液罐中液态冷媒气化逸出至压缩机中参与制冷循环,配合压缩机补气可以提升热泵在极低温下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汽车,同时也刺激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商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产品,使自己的汽车的性能更好,进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汽车,为了节能减排和减少用车成本,生产出了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通过采用电池包供电的方式给整车供电,通过采用廉价的电能,无需消耗汽油,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2、相关技术中,环境温度较高时存在系统压力高,制冷效果差的问题,并且在制冷工况下高压侧始终流经车内冷凝器,系统流阻过大,同时对车内存在热辐射问题,以及冷媒经过蒸发器后又经过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吸气阻力增大,制冷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在车外冷凝器后增加储液罐,低温制热工况下,冷媒需求量较多,通过电阻丝加热储液罐,使储液罐中液态冷媒气化逸出至压缩机中参与制冷循环,配合压缩机补气可以提升热泵在极低温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和第三换热支路,所述车内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支路和所述电池包换热系统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之间,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四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和第三换热支路,所述车内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支路和所述电池包换热系统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之间,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四通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换热系统包括:电池包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节流阀相互串联且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四通阀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电池包背离所述第一节流阀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车内冷凝器背离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四通阀之间。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栋张经科刘公正林放放林雨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