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641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其用于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电子装置包括蓄电装置及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将外部电源转化为磁场的第一电磁感应装置、侦测装置、第一微处理器及驱动单元;电子装置位于充电装置上,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将蓄电装置的残余电能转化为交变磁场,侦测装置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第一微处理器根据感应电流确定第二电磁感应装置的位置并产生位置信号;驱动单元根据位置信号将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移动至与第二电磁感应装置相耦合处,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在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能,蓄电装置存储第二电磁感应装置产生的电能。通过第一、第二电磁感应装置之间的电磁感应,实现了对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为提高便携性,通常会采用可充电电池为便携式电子设备 供电。可充电电池电量耗尽后,可通过充电器充电。现有的充电器一般需通过电源线缆连 接电源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给充电电池充电,操作不方便。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需采用 特定的、对应的充电器。如此,用户就需要随身携带充电器,否则,将出现可充电电池因电量 耗尽而无法及时找到对应充电器的情况,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无线充电的充电装置。一种充电装置,其用于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蓄电装置及 一个第二电磁感应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个将外部电源转化为磁场的第一电磁感应装 置、一个侦测装置、一个第一微处理器及一个驱动单元。所述电子装置装设于充电装置上, 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将蓄电装置的残余电能转化为交变磁场。所述侦测装置在交变磁场 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第一微处理器根据感应电流确定第二电磁感应装置的位置并 产生位置信号。所述驱动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信号将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移动至与第二电磁感 应装置相耦合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在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 电能,所述蓄电装置用于存储第二电磁感应装置所产生的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充电装置,在电子装置电量低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第一电 磁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之间产生的电磁感应给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给工 作和生活带来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装置与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充电装置与电子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图3为图1中的充电装置的侦测装置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给电子装置20充电的充电装置 10。所述充电装置10包括一个壳体11、一个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一个驱动单元13、一个 侦测装置14、一个第一变流单元15及一个第一微处理器16。所述壳体11包括一个承载板 111及垂直于承载板111边缘的侧壁112 ;所述侧壁112包括一个内表面113,在所述两组相对的侧壁112的内表面113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4以及第二导向槽115,且所述 第一导向槽114沿图1所示的方向A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115沿图1所示的方向B设置; 在所述侧壁112上还设置有一电性插槽116,所述电性插槽116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 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包括一个第一线圈121及一个第一铁芯122,且所述第一线圈121绕 设于第一铁芯122上。所述驱动单元13包括一个第一线性马达131及一个第二线性马达 132。所述第一线性马达131包括一个第一定子1311及一个活动套设于第一定子1311内 的第一转子1312,所述第二线性马达132包括一个第二定子1321及一个活动套设于第二定 子1321内的第二转子1322。所述第一线性马达131的第一定子1311与第二线性马达132 的第二定子1321相互固接,且所述第一线性马达131位于第二线性马达132的上方。所述 第一线性马达131的第一转子1312的两端沿方向A滑动卡设于第二导向槽115内。所述 第二线性马达132的第二转子1322的两端沿方向B滑动卡设于第一导向槽114内。所述 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固设于所述第一线性马达131的第一定子1311上并靠近于所述承载 板111。所述侦测装置14固设于承载板111上,侦测装置14包括一个第一侦测层141及一 个第二侦测层142,所述第一侦测层141为多条沿方向A排列的导线,所述第二侦测层142 为多条沿方向B排列的导线,且所述第一侦测层141与第二侦测层142间隔设置;本实施方 式中,所述每条导线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微处理器16输入端口。每条沿方向A排 列的导线对应着不同的第一序号,且所述第一序号自所述第一转子1312与侧壁112所接触 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顺序排列;每条沿方向B排列的导线对应着不同的第二序号,且所 述第二序号自所述第二转子1322与侧壁112所接触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顺序排列。所 述第一变流单元15及第一微处理器16容置于壳体11内,且所述第一变流单元15分别与 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第一微处理器16及外部电源相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6电性 连接于侦测装置14与驱动单元13之间;所述第一变流单元15用于将外部电源电流调制为 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所需的交流电,所述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根据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6用于将侦测装置14所感测的电子装置20的位置信号转化为驱动信 号,以控制驱动单元13的两个线性马达131、132带动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移动至目标位 置处。所述电子装置20包括一个外壳21、一个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一个第二变流单 元23、一个蓄电装置24及一个第二微处理器25 ;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第二变流单元 23、蓄电装置24及第二微处理器25固设于外壳21上。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包括一 个第二线圈221及一个第二铁芯222,且所述第二线圈221绕设于第二铁芯222上。所述 第二变流单元23电性连接于所述蓄电装置24与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之间,所述第二微处 理器25与第二变流单元23相电性连接。在电子装置20进入充电过程前,所述第二微处理 器25控制第二变流单元23将蓄电装置24的残余电量转化成交变电流,第二电磁感应装置 22根据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在电子装置20的充电过程中,所述第二微处理器25控制 第二变流单元23将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存储于蓄电装置24 内。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充电装置10的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在驱动单元13的作用 下,移动至侦测装置14中央处的正下方。当电子装置20处于低电量状态下时,使用者将电 子装置20切换到充电状态后,放置于充电装置10的承载板111上,所述第二微处理器25控制第二变流单元23将蓄电装置24的残余电量转化为交变电流,并传输给第二电磁感应 装置22,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根据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固设于承载板111上的侦 测装置14的第一侦测层141及第二侦测层142在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所产生的交变磁场 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6通过分别感测第一侦测层141及第二侦测 层142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并确定产生感应电流的导线的序号,第一微处理器16将第一侦 测层141产生感应电流的导线的第一序号与第二侦测层142产生感应电流的导线的第二序 号组合后,得出所述电子装置20的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的位置。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6将 第一电磁感应装置12与第二电磁感应装置22的距离分解为方向A和B上的位移,并驱动 第一线性马达131和第二线性马达132分别沿方向A和方向B移动。当第一线性马达131 的第一定子1311在第一转子1312上沿方向A移动时,所述第二线性马达132的第二转子 1322在第一导向槽114内沿方向A滑动;当第二线性马达132的第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其用于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蓄电装置及一个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个将外部电源转化为磁场的第一电磁感应装置、一个侦测装置、一个第一微处理器及一个驱动单元;所述电子装置装设于充电装置上,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将蓄电装置的残余电能转化为交变磁场,所述侦测装置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第一微处理器根据感应电流确定第二电磁感应装置的位置并产生位置信号;所述驱动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信号将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移动至与第二电磁感应装置相耦合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电磁感应装置在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能,所述蓄电装置用于存储第二电磁感应装置所产生的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剑扬杨松龄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