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V型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56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0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杆、V型发动机及车辆,连杆包括连杆体、连杆盖和连接螺栓,连杆体具有第一切口面,连杆盖具有第二切口面,第一切口面和第二切口面相接且连杆体和连杆盖围设成曲轴连接孔,沿曲轴连接孔的轴向,连杆盖具有平行的两个第一减薄端面,连杆体具有两个连杆体端面,连杆体端面包括初始端面、连接于初始端面两端的两个过渡面,两个第一减薄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初始端面之间的间距,相当于将连杆盖进行了减薄,两个第二减薄端面均位于两个初始端面之间,且两个连杆端面的第二减薄端面分别连接于第二切口面的两端,连杆体靠近连杆盖的部分也进行了减薄,能够避免两个连杆之间以及连杆与曲轴间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连杆、v型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发动机连杆是曲柄连杆机构中传递动力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将燃油燃烧的爆发力转化为曲轴对外输出的扭矩,实现从化学能到机械能的转换。连杆分为连杆体和连杆盖,连杆体和连杆盖之间通过螺栓把紧。

2、对于大缸径机型的连杆而言,连杆体和连杆盖之间通常采用齿形和定位销定位,以限制连杆本身的径向移动和旋转运动,但是齿形与定位销定位在螺栓把紧时因加工公差和变形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连杆盖发生一定的偏转。对于v型发动机,通常采用并列连杆,即曲轴的一个连杆颈上同时安装两个连杆的大头,两个连杆的小头分别与v型发动机的两列活塞中的一个连接,两个连杆的周向间隙较小,且连杆体两端面和连杆盖两端面之间的间距相等,当连杆盖偏转后,容易造成相邻两个连杆的连杆盖端面干涉,或者连杆盖端面与曲轴的连杆颈端面干涉,在曲轴高速转动下局部产生高温,最终导致化瓦,发动机报废;另外,并列的两个连杆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切口位置重合并来回交叉摆动,这还容易导致连杆体发生干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所述连杆用于V型发动机,所述连杆包括连杆体(1),与所述连杆体(1)连接的连杆盖(2),以及连接所述连杆体(1)和所述连杆盖(2)的连接螺栓(3),所述连杆体(1)具有第一切口面(11),所述连杆盖(2)具有第二切口面(21),所述第一切口面(11)与所述第二切口面(21)相接,且所述连杆体(1)和所述连杆盖(2)围设成曲轴连接孔(16),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曲轴连接孔(16)的轴向,所述连杆盖(2)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减薄端面(22),且所述连杆体(1)具有两个连杆体端面,所述连杆体端面包括初始端面(12)、连接于所述初始端面(12)两端的两个过渡面(14),以及分别与两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所述连杆用于v型发动机,所述连杆包括连杆体(1),与所述连杆体(1)连接的连杆盖(2),以及连接所述连杆体(1)和所述连杆盖(2)的连接螺栓(3),所述连杆体(1)具有第一切口面(11),所述连杆盖(2)具有第二切口面(21),所述第一切口面(11)与所述第二切口面(21)相接,且所述连杆体(1)和所述连杆盖(2)围设成曲轴连接孔(16),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曲轴连接孔(16)的轴向,所述连杆盖(2)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减薄端面(22),且所述连杆体(1)具有两个连杆体端面,所述连杆体端面包括初始端面(12)、连接于所述初始端面(12)两端的两个过渡面(14),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过渡面(14)连接的两个第二减薄端面(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减薄端面(22)之间的间距和两个所述第二减薄端面(13)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初始端面(12)与一个所述第二减薄端面(13)之间的间距等于另一个所述初始端面(12)和另一个所述第二减薄端面(13)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还包括定位销(4),所述定位销(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盖(2)和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经李成艳韩景峰乔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