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97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包括:上支座,固设于建筑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底部,上支座的底部形成有上摩擦面,上支座的外部套设有上密封环;下支座,固设于建筑结构的下部结构的顶部,下支座的顶部形成有下摩擦面,下摩擦面与上摩擦面相对设置,下支座的外部套设有下密封环,下密封环密封连接于上密封环;球冠体,滑设于下摩擦面和上摩擦面之间;第一阻尼器,铰接于上密封环与上部结构的底部;第二阻尼器,铰接于下密封环与下部结构的顶部;第三阻尼器,铰接于球冠体与上摩擦面的外缘;第四阻尼器,铰接于上支座与下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支撑结构在震幅较大时,易出现错位以及摩擦摆无法回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1、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和减隔震支撑结构是用于建筑物或其他重要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常见的隔震和减震技术,主要作用是在地震或其他振动事件发生时,减少结构所受到的地面加速度和振动传递,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其内部设施的安全性。

2、目前,现有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支撑结构在进行使用时,可有效应对一些震幅相对较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支撑结构一般可有效的消耗震动能量,减少结构的振动传递,同时在地震结束,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滑座会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在应对一些震幅相对较大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摩擦摆冲击附近结构,导致出现错位,出现摩擦摆卡住导致无法回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及减隔震支撑结构在震幅较大时,易出现错位以及摩擦摆无法回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器沿所述上密封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阻尼器沿所述下密封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阻尼器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阻尼器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器沿所述上密封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阻尼器沿所述下密封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阻尼器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尼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阻尼器沿所述上摩擦面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鹏唐博文王佳斌刘佳宇张浩天张龙刘志宏徐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