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蓄热装置及暖通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独立式热水箱内的水温一般维持在0到100℃之间,这一范围内不会出现水的物态转换,即不会从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气态变为液态,此温区间的水温变化展示出线性特征。并且热水箱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热水箱里的水因温差引发自然对流,有助于水箱内部水温达到均匀状态。从而通过在热水箱的内胆壁粘贴温度传感器或使用单点感温盲管来监测水温,就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水温,对传感器的安装和定位要求不高。
2、但是,在蓄热装置中应用的相变材料会在固态与液态或液态与气态之间转换,导致箱体内部不同位置的相变材料温度差异较大,若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够稳定或者不恰当,则难以准确监控不同位置的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进而会对整个装置的温度采集精度以及逻辑控制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装置及暖通系统,能够解决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够稳定,导致难以准确监控不同位置的相变材料温度变化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盲管的内壁面上的定位凸块,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定位凸块相卡接或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沿所述盲管的周向延伸设置一圈;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测器还包括传感器线体,所述传感器线体部分插设于所述盲管内并与所述感温探头连接,且所述传感器线体的外壁面设有到位指示部,当所述感温探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盲管的内壁面上的定位凸块,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定位凸块相卡接或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沿所述盲管的周向延伸设置一圈;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测器还包括传感器线体,所述传感器线体部分插设于所述盲管内并与所述感温探头连接,且所述传感器线体的外壁面设有到位指示部,当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时,所述到位指示部位于所述盲管的管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测器还包括接头件,所述接头件设置于所述盲管的管口处,所述传感器线体穿设于所述接头件并插设于所述盲管内,所述接头件用于锁紧或者松开所述传感器线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件包括基座和紧固头,所述基座连接于所述盲管的管口处并开设有与所述盲管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紧固头与所述基座螺纹配合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传感器线体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插设于所述盲管内,通过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所述紧固头,以锁紧或者松开所述传感器线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线体和所述盲管之间,以密封所述传感器线体与所述盲管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还包括导热油,所述导热油设置所述盲管的内部,且所述导热油浸没所述感温探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感温组件,且一个所述感温组件插入所述相变材料内的第一预设深度,另一个所述感温组件插入所述相变材料内的第二预设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子换热器,多个所述子换热器沿第一方向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子换热器之间的间隙设有所述相变材料,所述感温组件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子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相变材料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安装板,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子换热器的顶部,多个所述感温组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管路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集流管和输送管,多个所述集流管排列设置于所述子换热器的顶部,且多个所述集流管通过多个所述输送管与多个所述子换热器连通,所述传感器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集流管和所述子换热器之间,且所述感温组件位于所述集流管的侧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集流管固定件,所述集流管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子换热器的顶部上,且所述集流管固定件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集流管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集流管与所述子换热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传感器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集流管和所述子换热器之间的间隙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还包括多个三通接管,每一个所述三通接管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输送管连通,每一个所述三通接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子换热器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感温组件,多个所述感温组件均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子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相变材料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换热器包括换热主体以及边板,所述换热主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边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设置,所述感温组件设置于所述边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间隙保持器,所述间隙保持器与多个所述子换热器的所述边板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子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感温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保持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保持器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设置于多个所述子换热器的底部,且所述保护部件覆盖于所述间隙保持器上,并与多个所述边板的底部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相变材料,所述内壳的顶部设有理线口和出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易馨娴,钟志雄,杜国浩,廖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