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蓄热装置以及暖通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48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蓄热装置以及暖通系统,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换热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能够限定出蓄热流路,用于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第二换热管能够限定出放热流路,用于吸收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来给水加热,并且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能够向第二方向延伸以凸出于第二换热管,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设置,使得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错位设置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能够增加覆盖面积,或者说能够增加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与相变材料的热交换面积,从而能够减少相变材料存在的换热死区,使得相变材料的温度分布得更加均匀,能够提高相变材料的整体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蓄热装置以及暖通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使用独立水箱储存水,并且将水加热后为用户供应热水的方式,存在水箱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以及静态水体环境容易引发军团菌等微生物滋生等问题。

2、相关技术中,将换热器嵌入并封装于相变材料中组成蓄热装置,通过相变材料蓄热与放热的特性,与换热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不仅能够为用户即时供应大流量热水,还无需使用水箱储水,能够防止军团菌等微生物滋生。

3、但是,蓄热装置内部的相变材料存在“换热死区”,“换热死区”是指换热器的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到的区域,使得位于“换热死区”的相变材料温度较低,不仅导致蓄热装置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还使得位于“换热死区”的相变材料无法充分参与热交换过程,从而降低了相变材料的整体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蓄热装置以及暖通系统,能够解决蓄热装置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相变材料的整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埋设于相变材料中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换热管凸出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相变材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以凸出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连接管包括:

6.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埋设于相变材料中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换热管凸出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相变材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以凸出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连接管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包括第一蓄热端管和第二蓄热端管,所述第一蓄热端管和所述第二蓄热端管分别与所述蓄热进口和所述蓄热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包括第一放热端管和第二放热端管,所述第一放热端管和所述第二放热端管分别与所述放热进口和所述放热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换热管凸出的端面互相齐平设置。

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浩张峰高天元陈浩昌吴彦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