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473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硅基底的表面设有P区、及N区;位于P区的第一钝化层;位于N区的第二钝化层;P型掺杂层,设于第一钝化层背离硅基底的一面,P型掺杂层包括自硅基底向远离硅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N型掺杂层,设于第二钝化层背离硅基底的一面,N型掺杂层包括自硅基底向远离硅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及第六部分;第二部分的氧浓度大于第五部分的氧浓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通过提高P型掺杂层的氧浓度,可以提升P型掺杂层的钝化效果,从而提升电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双面太阳能电池和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中,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正/负电极均设计于电池的背面,相比双面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前表面彻底避免了金属栅线的遮挡,杜绝了金属栅线遮挡所带来的光学损失,可以大幅提高电池转化效率。

2、现有技术中,双面太阳能电池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p区设置有p型掺杂层,p区的电极与p型掺杂层接触;双面太阳能电池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n区设置有n型掺杂层,n区的电极与n型掺杂层接触。但是,不管是双面太阳能电池,还是背接触太阳能电池,通常没有考虑p型掺杂层及n型掺杂层的氧浓度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普遍存在p型掺杂层的氧浓度较低,p区载流子复合严重,导致p型掺杂层钝化效果差,从而影响电池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存在p型掺杂层的氧浓度低,p区载流子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氧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氧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氧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氧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小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氧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氧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氧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氧浓度为2×1016~1×1021atoms/cm3;所述第五部分的氧浓度为1×1016~5×1020atoms/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五部分的氧浓度均大于所述硅基底的氧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底的氧浓度为1×1015~1×1018atoms/c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区域、及对应非所述第一电极位置的第一非电极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区域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一非电极区域的氧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位置对应的第二电极区域、及对应非所述第二电极位置的第二非电极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区域的氧浓度大于所述第二非电极区域的氧浓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强张生利王永谦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