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5472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8
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介质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呈现出卓越的介电性能和击穿性能。这为高性能电容器和航空材料提供了全新的材料选择,广泛适用于电气、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先进领域。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设备工艺操作简便,容易实施,成本较低,且环保无污染,为开发先进的聚合物电容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途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薄膜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非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而且带来了世界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利用为解决这些重大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方案。然而,新能源的充分利用需要通过先进储能器件克服应用系统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介电电容器作为应用广泛的快速充放电储能设备,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脉冲功率电源和医疗设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广泛应用于商用电介质的bopp薄膜,这是一种双轴取向拉伸的聚丙烯薄膜。它属于非极性聚合物,在室温下击穿场强可达700kv/mm,频率为1khz时其介电常数约为2.25,储能密度仅为1-2j/cm3。纯聚合物很难同时拥有较高的极化特性与绝缘特性,因此对聚合物基复合介质研究的探索已经成为提高储能密度的有效途径。较为常见的是填充型复合介质,通常使用无机填料进行填充,如陶瓷、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烯,增强界面极化提升介电常数的同时,却又带来场强的下降。尽管随机填充后复合介质的介电常数与极化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其内部由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芴聚酯颗粒和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颗粒的总质量与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体积的比为(0.4~0.5)g:(3.5~4)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搅拌8~10h。>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芴聚酯颗粒和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颗粒的总质量与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体积的比为(0.4~0.5)g:(3.5~4)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搅拌8~10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搅拌采用磁力搅拌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击穿强度和介电性能的芴聚酯-三(2-羟乙基)氰尿酸酯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预处理过的基板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先将基板用添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东王普振冯宇张文超于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