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下监控,尤其涉及一种矿下ar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1、矿下监控,也被称为矿井监控或矿山安全监控,是指在矿井或地下开采作业中,使用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对矿井内的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人员位置及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过程,矿下监控系统对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紧急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现有的矿下监控装置,通常需要对生产设备(如生产设备的工作温度、运行状态)、巷道安全(裂缝、突水)、空气安全(温度、湿度、风速、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并生成数据进行输送,然而现有装置通常依赖于固定摄像头、传感器和仪表盘来显示数据,直观性不足,难以实现实时、直观地将重要安全信息和环境数据直接叠加到操作者的视野中,降低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时、直观地将重要安全信息和环境数据直接叠加到操作者的视野中,直观性较高,提高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的矿下ar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的矿下监控装置,依赖于固定摄像头、传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下AR监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背包(1)、绑带(2)、卡扣(3)、背带(4)、视觉识别模块(6)、对接块(7)、保护壳(8)、信息接收天线(80)、卡销(9)、第一信息传递模块(10)、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第三信息传递模块(12)、连接线(13)、超声波检测器(14)、电动推杆(15)、防护头盔(16)、接触框(160)、AR数据处理模块(161)和AR显示屏(162),背包(1)下部连接有左右两个绑带(2),绑带(2)内部均连接有卡扣(3),卡扣(3)卡接配合,绑带(2)上侧均连接有背带(4),背带(4)均与背包(1)相连接,背包(1)右部前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下ar监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背包(1)、绑带(2)、卡扣(3)、背带(4)、视觉识别模块(6)、对接块(7)、保护壳(8)、信息接收天线(80)、卡销(9)、第一信息传递模块(10)、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第三信息传递模块(12)、连接线(13)、超声波检测器(14)、电动推杆(15)、防护头盔(16)、接触框(160)、ar数据处理模块(161)和ar显示屏(162),背包(1)下部连接有左右两个绑带(2),绑带(2)内部均连接有卡扣(3),卡扣(3)卡接配合,绑带(2)上侧均连接有背带(4),背带(4)均与背包(1)相连接,背包(1)右部前侧连接有视觉识别模块(6),背包(1)右部上侧连接有对接块(7),背包(1)后部通过左右两个卡销(9)卡接有保护壳(8),保护壳(8)上侧连接有信息接收天线(80),信息接收天线(80)与视觉识别模块(6)电性连接,背包(1)上部内侧连接有第一信息传递模块(10),背包(1)中部内侧连接有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背包(1)下部内侧连接有第三信息传递模块(12),对接块(7)上卡接有连接线(13),连接线(13)下侧连接有超声波检测器(14),对接块(7)与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通过电线连接,背包(1)前部上侧连接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伸缩端上设有滑块,滑块上滑动并转动式连接有接触框(160),接触框(160)后侧连接有防护头盔(16),防护头盔(16)左右两侧均设有ar数据处理模块(161),第一信息传递模块(10)、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和第三信息传递模块(12)均与ar数据处理模块(161)电性连接,ar数据处理模块(16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ar显示屏(162),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传递至第一信息传递模块(10)、第二信息传递模块(11)和第三信息传递模块(12),再通过信息接收天线(80)将数据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文,高爱平,冯书猛,刘洪,曹延君,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