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OX音腔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09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BOX音腔结构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喇叭配合出声孔已经无法满足对高品质声音播放效果的要求的技术问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喇叭组件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喇叭组件固定连接在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设有音腔壁,所述音腔壁与喇叭组件围合形成前音腔,所述喇叭组件固定连接在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内除喇叭组件之外的空间与上壳体围合形成后音腔。本技术的BOX音腔结构整体呈扁平化,减少占用设备空间,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巧妙设计、配合使用的前音腔和后音腔,实现防止声音短路,充分发挥喇叭性能,提高喇叭出音音质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具体为一种box音腔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产品设计的更新换代,智能电子学生证、听力学习机等移动终端对喇叭的音效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仅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喇叭及配合出声孔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对高品质声音播放效果的要求。

2、box音腔可用于增强移动终端的出音效果,然而box音腔及其外围的连接结构一般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体积较小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为满足移动终端整体体积设计要求,box音腔整体体积也要相应减小,然而这会导致低频性能退化,并导致前腔出音通道不顺畅,失真变大,出现明显杂音,影响音效效果。

3、因此,亟需一种既能满足小尺寸设计又能保证出音效果的box音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前音腔和后音腔,实现防止声音短路,充分发挥喇叭性能,对声音进行修正,防止噪音,提高喇叭出音音质效果的box音腔结构及电子设备。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喇叭组件(3)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喇叭组件(3)固定连接在下壳体(2)上,所述上壳体(1)设有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与喇叭组件(3)围合形成前音腔,所述下壳体(2)内除喇叭组件(3)之外的空间与上壳体(1)围合形成后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音腔与后音腔的容积比为0.5-0.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中间位置向下设有延伸至下壳体(2)底壁上的所述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喇叭组件(3)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喇叭组件(3)固定连接在下壳体(2)上,所述上壳体(1)设有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与喇叭组件(3)围合形成前音腔,所述下壳体(2)内除喇叭组件(3)之外的空间与上壳体(1)围合形成后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音腔与后音腔的容积比为0.5-0.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中间位置向下设有延伸至下壳体(2)底壁上的所述音腔壁(106),所述音腔壁(106)底部的内壁与所述喇叭组件(3)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音腔壁(106)与喇叭组件(3)围合形成的槽体为所述前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ox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壁(106)外侧的上壳体(1)内设有第一空腔(107),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第二空腔(203),所述第一空腔(107)及第二空腔(203)围合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锡汉潘大伟牛元杰刘玉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