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380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的端部设置有雾化器,雾化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却管,冷却管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设置在水箱内;冷却管上布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泵、第一风机和雾化器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控制系统上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浇筑好的混凝土中设置冷却管,冷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将雾化后的冷却水吹入冷却管中,起到对混凝土内部降温的目的,保证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具体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其内部水泥水化后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热量不易散发,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外露表面热量易散发,必然造成混凝土里表的温差。当混凝土的里表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时,便会产生温度裂缝。

2、现有的降温方式常见的多为在混凝土结构内部留设有循环冷却水管道,施工中通过循环水带走结构内部水化热达到控制结构内部温度,实际工程中,采用循环水管道进行降温施工针对大体量混凝土结构而言,仍存在着降温效率低,温控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随着当前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快速发展,该工艺也面临着耗水量大耗费水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3)远离水泵(2)的端部设置有雾化器(4),所述雾化器(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5)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远离第一风机(5)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远离冷却管(6)的端部设置在水箱(1)内;所述冷却管(6)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水泵(2)、第一风机(5)和雾化器(4)与控制系统(9)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上通讯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1...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3)远离水泵(2)的端部设置有雾化器(4),所述雾化器(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5)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远离第一风机(5)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远离冷却管(6)的端部设置在水箱(1)内;所述冷却管(6)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水泵(2)、第一风机(5)和雾化器(4)与控制系统(9)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上通讯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冷却部,每个所述冷却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601)、第一弯折段(602)、第二水平段(603)和第二弯折段(6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高效智能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包括中心管(605)以及套设在中心管(605)上的套管(606),所述套管(606)与中心管(605)通过多个翅片(607)连接,多个翅片(607)沿中心管(605)的周向布置,所述翅片(607)的一端固定在中心管(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新张发平李志波周泽林夏孝军朱磊易守维黄易妹周迎超魏丞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