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桩基础,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夯扩引孔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用于加强和支撑桩的结构,以确保桩身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下方的土体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会导致底部混凝土向上挤压,即产生回顶力,该现象在混凝土初灌时尤为明显,该力作用方向由下向上,往往能对已经放置就位的钢筋笼产生向上的推力,导致其产生上浮现象,超出设计桩顶标高,影响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板、插筋和板模型;所述板模型用于制造混凝土板,所述插筋下端固定斜插于混凝土板中,插筋上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带有混凝土板的钢筋笼在浇筑时可防止上浮现象。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板呈圆柱型,通过在板模型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模型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型壳体。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浇筑混凝土板前,所述板模型外侧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且均匀分布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内侧与板模型外围贴合。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模型的直径小于钢筋笼直径2cm。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和底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同。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筋沿混凝土板外边缘内侧均匀斜插一圈,呈发散状;插筋下端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混凝土板,插筋上端固定连接钢筋笼主筋。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筋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根数一致。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筋插入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75°。
12、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13、使用了该专利技术后可有效防止夯扩引孔桩混凝土浇筑时容易产生的钢筋笼上浮现象,确保钢筋笼的位置稳定,避免因钢筋笼上浮而产生的纠偏工作,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在制作防上浮装置时,利用现场现有材料、废料等,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也保证了钢筋笼底部的保护层厚度,有助于提高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板、插筋和板模型;所述板模型用于制造混凝土板,所述插筋下端固定斜插于混凝土板中,插筋上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带有混凝土板的钢筋笼在浇筑时可防止上浮现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呈圆柱型,通过在板模型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模型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型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浇筑混凝土板前,所述板模型外侧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且均匀分布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内侧与板模型外围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模型的直径小于钢筋笼直径2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和底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根数一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插入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板、插筋和板模型;所述板模型用于制造混凝土板,所述插筋下端固定斜插于混凝土板中,插筋上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带有混凝土板的钢筋笼在浇筑时可防止上浮现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呈圆柱型,通过在板模型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模型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型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夯扩引孔桩钢筋笼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浇筑混凝土板前,所述板模型外侧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且均匀分布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内侧与板模型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书明,张鹏博,李海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