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发热装置、防发热装置的组装方法及耐张线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30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发热装置、防发热装置的组装方法及耐张线夹。该防发热装置用于相互配合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包括金属填充薄膜、螺栓、螺母和第一垫片。金属填充薄膜填充于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之间,金属填充薄膜具有导电性能;螺栓包括头部和设有外螺纹的杆部,杆部穿设于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头部抵接于第一引流板;螺母螺纹连接于杆部;第一垫片套设于杆部,螺母将第一垫片抵压在第二引流板上,第一垫片受热后能够发生形变,并通过形变将第二引流板抵压在第一引流板上。该防发热装置能够使两个引流板始终保持紧密接触,降低了引流板在大负荷和高温环境下的发热风险,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发热装置、防发热装置的组装方法及耐张线夹


技术介绍

1、在架空输电线中,需要利用耐张线夹将导线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子串或者杆塔上,以防止导线在张力作用下松动。耐张线夹通过两个引流板接触,两个引流板之间一般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以使得两个引流板能够紧密接触形成导电路径。

2、在使用过程中,导线会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晃动,晃动可能会带动螺母旋转导致螺母松动,使得两个引流板不能紧密接触,进而致使两个引流板组成的导电路径的电阻增大,另外,由于加工精度的原因,两个引流板之间的接触面难以完全贴合,这也会导致引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电阻增大会使通电时引流板发热严重导致线路过载或停电,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防发热装置、防发热装置的组装方法及耐张线夹,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发热装置,能够使两个引流板始终保持紧密接触,降低了引流板在大负荷和高温环境下的发热风险,进而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发热装置,用于相互配合的第一引流板(11)和第二引流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发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发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套设在所述杆部(220),并位于所述头部(210)与所述第一引流板(11)之间,所述第二垫片受热后能够发生形变,并通过形变将所述第一引流板(11)抵压在所述第二引流板(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220)设有凹槽(221),所述螺母(300)能够在外力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使所述螺母(300)的部分卡入所述凹槽(221)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发热装置,用于相互配合的第一引流板(11)和第二引流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发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发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套设在所述杆部(220),并位于所述头部(210)与所述第一引流板(11)之间,所述第二垫片受热后能够发生形变,并通过形变将所述第一引流板(11)抵压在所述第二引流板(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220)设有凹槽(221),所述螺母(300)能够在外力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使所述螺母(300)的部分卡入所述凹槽(2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1)沿所述杆部(220)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所述杆部(220)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凹槽(2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填充薄膜(100)包括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明蔡晓峰吴付耿邹智洛刘伟亮阮啸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