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280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放电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包括泄能机构,包括泄能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泄能管一端的引流器,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流器一端的静电极,所述泄能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动电极,所述动电极的外侧设置有接地线,所述泄能管的内部设置有阻隔部件,所述泄能管的内部设置有防护部件,所述泄能管的内部设置有泄压部件;设备将释放被试发电机残存电荷过程中形成的弧光通道限制在安全的空间中,解决电弧浮动危及临近人员、设备设施安全的问题,在进行燃弧泄能时,可以对燃弧产生的高压进行缓冲,最终将气压从打开后的泄压孔逐渐排出,可以保证泄压腔内部的压力,确保泄能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电器的,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


技术介绍

1、发电机直流泄漏电流试验是交接试验、预防性试验中需开展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完成该试验后,释放被试发电机残存电荷所使用的放电棒,由前端金属棒、金属棒连接的限流电阻、限流电阻连接的接地线以及绝缘手柄组成,放电时,由试验人员手握绝缘手柄,控制前端金属棒靠近被试品的速度,在被试品与金属棒间产生电弧形成弧光通道,发电机残存电荷通过弧光通道、金属棒、限流电阻、接地线,释放入大地。在放电过程中,电弧暴露在空气中,在环境影响下,会产生浮动,而电弧温度温度中心温度在5000℃至6000℃之间,同时会产生气压,浮动的电弧以及气压会危及附近人员、设备设施的安全,造成电蚀和高温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目的在于: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包括,

>4、泄能机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能管(10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腔(101a),所述泄能管(101)的内部开设有泄压孔(101b),所述泄压孔(101b)由所述绝缘套(201)向所述引流器(102)方向自内向外倾斜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球(104a),所述连接杆(104)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104b),所述安装槽(104b)用于安装所述接地线(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能管(10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腔(101a),所述泄能管(101)的内部开设有泄压孔(101b),所述泄压孔(101b)由所述绝缘套(201)向所述引流器(102)方向自内向外倾斜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球(104a),所述连接杆(104)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104b),所述安装槽(104b)用于安装所述接地线(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电极(105)的内壁开设有螺旋导槽(105a),所述动电极(1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05b),所述圆球(104a)设置在所述螺旋导槽(105a)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件(107)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泄能管(101)内部的隔板(107a),以及开设在所述隔板(107a)外侧的通孔(107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7a)将所述泄能管(101)分隔为泄压腔(1)与隔绝腔(2),所述泄压孔(101b)开设在所述泄压腔(1)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机直流耐压用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1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圣陈俊威李小明李雪峰胡亚超蔡伟桑前浩田小航秦忠秦雄鹏谭志龙杨勇孙董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