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及其应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273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包括外壳、主电路板及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括外支架、扫描模组、位于扫描模组前端的透镜、照明灯及第一电路板,所述外支架包括底壁及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形成向上开放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第二侧壁的顶端设有可分离地安装且遮蔽该收容空间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解码器件且所述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收容空间的开放方向上配置具有解码功能的第二电路板,使得同时具备采集及解码两种功能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体积大大减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及其应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阅读模组及其应用装置,尤其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 及其应用装置。
技术介绍
图像及条码识读应用装置,例如扫描枪,已经广泛应用于超市及图书馆等场所,大 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07年9月18日公告的美 国专利第7,270,274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光学阅读模组,其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及安装于 图像采集模组上的解码模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摄像头,及分别 自前后两端固定于支架上的挡板及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支架为整体式结构,其包括底壁、顶 壁、前端壁及位于底壁与顶壁之间的收容空间。由于顶壁将收容空间的上方封闭,进而导致 解码模组无处布置;最后,只能叠加于顶壁上,如此设置,显然会增加图像采集模组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 及其应用装置,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及其应用装置具备图像采集及解码两种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 括外支架、扫描模组、位于扫描模组前端的透镜、照明灯及第一电路板,所述扫描模组、透镜 及照明灯均位于外支架内且照明灯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支架包括底壁及自底壁 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形成向上开放的收容空间,所 述扫描模组、透镜及照明灯均位于该收容空间内;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还设有可分离 地安装于第一、第二侧壁的顶端且遮蔽该收容空间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 有解码器件且所述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支架为U形,所述U形支架为一体式成型或 分体式组合配接,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一体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壁与底壁可以分离,所述第二侧壁安 装于底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第二侧壁的顶端相接触, 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中间部及位于中间部顶端的第一加厚部,所述第一加厚部相对于中间部 更向收容空间内延伸;所述第一加厚部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与安装 孔对齐的通孔,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设有穿过通孔与安装孔以将第二电路板固定于第 一加厚部上的固定元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支架的底壁一体延伸有向上突伸入收容空 间内的透镜筒,所述透镜安装于透镜筒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括位于收容空间内的 支撑体及套接于支撑体上的电源光板,所述支撑体抵靠于外支架的底壁上,所述电源光板包括板体部及与照明灯电性连接的安装脚,所述照明灯向前突出板体部,所述安装脚穿过 支撑体以焊接于第一电路板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设有电性连接于第一电 路板的对焦灯,所述对焦灯位于透镜的旁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括位于照明灯前方的 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电路板相隔设置,且所述挡板与第一电路板分别固定于外支架的前、 后两端,所述挡板设有与照明灯对应的穿孔,所述挡板设有上端面,第二电路板不高出挡板 的上端面。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包括 外壳、位于外壳内的主电路板及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及电源模块;所 述电源模块用以给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供电;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括外支架、扫描 模组、位于扫描模组前端的透镜、照明灯及第一电路板,所述扫描模组、透镜及照明灯均位 于外支架内且照明灯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支架包括底壁及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 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形成向上开放的收容空间,所述扫描模组、透 镜及照明灯均位于该收容空间内;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还设有可分离地安装于第一、 第二侧壁的顶端且遮蔽该收容空间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解码器件且所 述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还包括与主电 路板进行通讯连接的以太网远程供电模块、USB集线器模块及蓝牙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收容空间的开放方向上配置具有解码功能的第 二电路板,使得同时具备采集及解码两种功能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体积大大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第二电路板上安装的解 码器件未显示出来。图3是图1所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后视图。图5是图1所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的右视图。图7是本技术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8所示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的第一部分的组合图。图10是图8所示的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的第二部分的组合图。图11是本技术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中主电路板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8至图10揭示了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100及其应用装置200,其中, 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100为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应用装置200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件。请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100包括U形外支架1、电 源灯板2、支撑体3、扫描模组4、透镜5、第一电路板6、与第一电路板6相隔设置的挡板7及 安装于外支架1顶端的第二电路板8。值得一提的是所述U形外支架1可是一体成型的 U形,也可是分体成型并组合配接的U形,如分别成型一 L形和I形,再将其组合为U形;所 述第一电路板6为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板。 所述外支架1包括水平的底壁11及自底壁11两侧向上竖直延伸的第一、第二侧 壁12、13。所述第一、第二侧壁12、13延伸的高度相同,使第一、第二侧壁12、13的顶端15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便于平稳的安装第二电路板8 (容后详述)。所述第一、第二侧壁 12、13之间形成向上开放的收容空间14,所述电源灯板2、支撑体3、扫描模组4及透镜5位 于外支架1的收容空间14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位于”只意在表明 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涉及元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所述第一侧壁12包括中间部120、位于 中间部120顶端的第一加厚部121及位于中间部120底端的第二加厚部122。所述第一、第 二加厚部121、122相对于中间部120更向收容空间14内延伸。所述第一、第二加厚部121、 122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方便在其上凹设若干第一、第二安装孔123、124 (参图2所示)。所 述第一安装孔123是自第一、第二侧壁12、13的顶端15向下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124形 成于第一、第二侧壁12、13的前、后两端。在本技术揭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支架1为一件式结构,即底壁11及第一、 第二侧壁12、13 —体设置,进而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便于装配。当然,在本技术的其 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13可以与底壁11分开设置,然后再组装到一起。所述底壁11 一体延伸形成透镜筒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包括外支架、扫描模组、位于扫描模组前端的透镜、照明灯及第一电路板,所述扫描模组、透镜及照明灯均位于外支架内且照明灯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包括底壁及设置于底壁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形成向上开放的收容空间,所述扫描模组、透镜及照明灯均位于该收容空间内;所述图像及条码识读模组还设有可分离地安装于第一、第二侧壁的顶端且遮蔽该收容空间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解码器件且所述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彬谢启健刘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