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097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线振动马达。所述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线振动马达的振动量较大,驱动力较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如手机等的来电无声提示需要靠机身的 振动来提醒用户,而产生振动的部件为内置的微型直线振动马达,另外振动按摩器等小型 医疗保健设备的核心器件也为内置一微型直线振动马达。请参阅图1,是一种直线振动马达磁路结构侧面剖视图。所述直线振动马达磁路 结构1包括一对磁体10和一线圈12。所述直线振动马达磁路结构1主要存在驱动力较小 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其采用了单线圈12结构,导致与所述线圈12配合的磁体10的磁场仅 有靠近所述线圈12—侧的磁场可以利用,而远离所述线圈12 —侧的磁场则被浪费,决定了 所述直线振动马达1的驱动力较小。另外,所述直线振动马达1的磁路结构采用一对磁体 10,导致所述线圈12中心区域磁场强度不强,利用率低,也决定了所述直线振动马达1驱动 力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直线振动马达驱动力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力较大的的直线振动马达 实为必要。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 二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第三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及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厚度充磁。优选地,所述直线振动马达进一步包括一对线圈,所述一对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 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下方。优选地,所述一对线圈均为为单层线圈结构。优选地,所述一对线圈均为多层线圈结构。优选地,所述直线振动马达进一步包括极芯,所述极芯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所述 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极芯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接合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直线振动马达进一步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共同收容所 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直线振动马达的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 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所述第三磁体靠 近所述线圈的一端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磁体及所述第二磁体靠近所述线圈端部的极性均相 反,使得所述第三磁体的磁力线向所述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闭合,较多的穿过所述的一对 线圈,增加了所述线圈的驱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与本技术相关的直线振动马达的磁路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直线振动马达的磁路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直线振动马达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本技术的直线振动马达的侧面剖视图。所述直线振动马达2包括第一 磁体21、第二磁体22、第三磁体23、极芯24、一对线圈25、下壳26、上壳27和振锤28。所述 下壳26与上壳27用于配合形成所述直线振动马达2的外壳(未标示)以收容所述第一磁 体21、第二磁体22、第三磁体23、极芯24、一对线圈25和振锤28。所述振锤28通过簧片 (未标示)将其两端夹持以悬置在所述下壳26与上壳27构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一对线圈25位于所述振锤28下侧并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壳26内侧底面中心 处,并间隔一定距离。所述一对线圈25可以为单层线圈或者多层线圈。所述第一磁体21、第三磁体23、第二磁体22从左到右依次镶嵌在所述振锤28内。 所述第三磁体23体积大于所述第一磁体21及第二磁体22且都对应设置在所述一对线圈 25上方。所述第一磁体21、第二磁体22、第三磁体23都是永磁体,其通常由多种硬度较高 的金属制得,如铁、铝、镍和钴等,或者铜、铌和钽等,根据成分的不同,其磁性能也对应有所 区别。 所述第一磁体21和所述第二磁体22的充磁方向相同,而所述第三磁体23的充磁 方向和所述第一磁体21及所述第二磁体22的充磁方向均相反。并且,所述第一磁体21、第 二磁体22及第三磁体23的充磁方向均为厚度充磁。例如,所述第一磁体21及所述第二磁 体22的充磁方向均为向下,即朝向所述下壳26,所述第三磁体23的充磁方向则为向上,即 朝向所述上壳27。所述极芯24紧密贴合在所述振锤28上侧,即靠近所述上壳27的一侧,并覆盖所 述第一磁体21、第二磁体22及第三磁体23。所述极芯24与所述第一磁体21、所述第二磁 体22和所述第三磁体23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磁路。所述直线振动马达2包括一对线圈25、第一磁体21、第二磁体22及第三磁体23。 采用双线圈25驱动,且所述第三磁体23与所述第一磁体21及第二磁体22充磁方向均相 反,所述第一、第二磁体21及22充磁方向相同,靠近线圈25部分的磁力线会较多的穿过两 个线圈25,增加了所述一对线圈25的驱动力,从而增加了所述直线振动马达2的振动量。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直线振动马达2的第三磁体23宽度比所述第一磁体21 大,也比所述第二磁体22大,且其靠近所述线圈25的一端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磁体21及所 述第二磁体22靠近所述线圈25端部的极性均相反,使得所述第三磁体23的磁力线向所述 第一磁体21及第二磁体22闭合,较多的穿过所述的一对线圈25,增加了所述线圈25的驱 动力。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磁体,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 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及 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厚度充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对线圈,所述一对 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线圈均为单层线圈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线圈均为多层线圈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极芯,所述极芯设置 在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 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接合成一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 壳和下壳共同收容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线振动马达。所述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本技术的直线振动马达的振动量较大,驱动力较大。文档编号H02K33/18GK201608618SQ20092029681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董乐平, 蒲永华 申请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磁体,且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乐平蒲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