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海上平台常用的吊机,一般是海上基座式吊机,但是,由于其吊臂较长,作业覆盖半径广,变幅幅度大(15°~80°),旋转范围360°,再加上海上平台顶层甲板修井设备较多等原因,使操作者受限于操作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时候、某些区域,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吊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导致海上基座式吊机的吊臂容易与其他设备发生碰撞,出现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事故,令吊机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及方法,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用于实现吊机将吊物按照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输送到终点位置,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依次划分为多个传输子区域,所述自动避碰系统包括设于吊机的吊臂上的不同的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用于实现吊机将吊物按照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输送到终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依次划分为多个传输子区域,所述自动避碰系统包括设于吊机的吊臂上的不同的固定位置上的第一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二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三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频探测摄像头;所述第一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二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三激光雷达传感器所设置的位置使三者的扫描范围在吊臂移动过程中覆盖下一个所述传输子区域且存在重叠区域,所述视频探测摄像头的视觉范围在吊臂移动过程中覆盖下一个所述传输子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用于实现吊机将吊物按照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输送到终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依次划分为多个传输子区域,所述自动避碰系统包括设于吊机的吊臂上的不同的固定位置上的第一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二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三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频探测摄像头;所述第一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二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三激光雷达传感器所设置的位置使三者的扫描范围在吊臂移动过程中覆盖下一个所述传输子区域且存在重叠区域,所述视频探测摄像头的视觉范围在吊臂移动过程中覆盖下一个所述传输子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时刻是指获取的雷达帧与雷达帧之间或者获取的雷达帧与视频帧之间的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时间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进行调整时,在保证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保持所述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的终点位置不变;若所述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的终点位置发生调整,则当所述吊物进入所述下一个传输子区域时,将再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的起始位置更改为对应发生调整后所述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的终点位置,并结合所述第一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二激光雷达传感器、第三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频探测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对再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每一帧的目标融合数据中的障碍物的位置信息判断出障碍物为动态障碍物时,根据所述动态障碍物的运动轨迹预估其运动趋势,并结合所述运动趋势对下一个传输子区域的预设传输路径进行碰撞预测计算及调整。
5.一种基于多探测技术融合的实时三维建模吊机操作自动避碰方法,适用于自动避碰系统中以实现吊机将吊物按照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输送到终点位置,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依次划分为多个传输子区域,所述自动避碰系统包括设于吊机的吊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赟,王嵬,何焕劲,戴国鸿,李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泰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