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煤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4668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煤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煤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选取燃煤M和燃煤N,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所述燃煤M的吸氧增重量ΔM>1%,V<subgt;daf</subgt;>37%,所述燃煤N的吸氧增重量ΔM≤1%,V<subgt;daf</subgt;≤37%,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重量比为(10‑90):(10‑90);所述吸氧增重量ΔM=M<subgt;2</subgt;‑M<subgt;1</subgt;,ΔM为在热重试验中吸氧增重阶段波峰与波谷值之差,M<subgt;1</subgt;为热重实验曲线的波谷值,M<subgt;2</subgt;为热重实验曲线的波峰值,所述V<subgt;daf</subgt;为煤炭的无水无灰基挥发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存煤低温氧化、自燃和污染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动力工程,尤其是一种混煤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煤的低温氧化和自燃会减少煤的热值,降低煤作为燃料的价值,同时还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如co2、so2、nox、hcl等,对人体产生危害、对大气产生污染。自燃是煤在堆放过程低温氧化积累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发生的,因此,要防止自燃必须从抑制低温氧化开始。目前对于低温氧化的抑制方法有:1)分层压实。通过碾压减少煤堆煤颗粒之间孔隙,减少氧气的进入,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2)洒水降温。通过洒水降低煤堆温度达到阻燃效果,但水分易蒸发,效果有限;3)喷洒阻燃剂或不可燃物质。在煤堆的表面形成覆盖层隔断空气通道,减少氧气的进入,但有些化学物质对环境有影响;4)在煤堆周围充惰性气体,但容易造成封闭空间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危害。

2、因此,防止煤在堆放过程低温氧化自燃,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止煤在堆放过程低温氧化自燃的混煤方法。>

2、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选取燃煤M和燃煤N,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重量比为50:50-3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方法为:采用二分器反复混合三次以上,或采用电动混煤装置混合均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粒度为60-100目;优选地,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粒度为80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热重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混煤的理论吸氧增重量ΔM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选取燃煤m和燃煤n,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重量比为50:50-3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方法为:采用二分器反复混合三次以上,或采用电动混煤装置混合均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粒度为60-100目;优选地,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粒度为80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的热重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混煤的理论吸氧增重量δm理论,所述按质量比例加权得到混煤的吸氧增重量函数表达式为:δm理论=x/100×δm 1+(100-x)/100×δm 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m和燃煤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木松李智盘思伟付强彭磊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