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626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包括舱体外壳,所述舱体外壳的顶部设有排风机,排风机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排风阀、风量调整圈和循环风扇,舱体外壳的底部设有四个车轮,舱体外壳前面板靠近顶端处设有门,所述门的右侧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液晶显示器、传递窗门和打印机,所述舱体外壳的内部设有实验台,实验台上靠近门处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取物孔盖,实验台的正下方设有空调机,空调机的后部设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空调机均通过管路与所述排风机、排风阀、风量调整圈、循环风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新颖,密封性能好,可根据需要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能很好的控制模拟环境,药物药效的测定精度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物学等科研和疾控领域,为观察和测定杀虫药物的药效,试验昆虫和药物释放必须在一个适宜的试验环境中进行,《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测定方法》(GB13917.3.5.6.7-2009)4个标准中直接使用的环境是一个方箱装置,长宽高内径均为700mm,一个侧面为门,另一侧面开启一高宽为100mm的小门;从GB13917.1~10-2009测试环境均需要在(25±1)℃湿度(60±10)%RH,(65±10)%RH,不等,对实验场所的外环境提出相应条件,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是将方箱设备置于一定符合要求的房间环境中进行,但是由于国内各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试验设备的外环境难以控制,造成试验数据的不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能自动控制内部的环境参数,并且实时记录和打印;国标GB13917.1-9-2009中的试验均可以在移动式的生物实验室舱内进行,完全独立于外环境的限制;节省空间,降低经费,数字化控制,减少人为和环境对药效评价的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包括舱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壳(1)的顶部设有排风机(2),排风机(2)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排风阀(3)、风量调整圈(4)和循环风扇(5),舱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四个车轮(6),舱体外壳(1)前面板靠近顶端处设有门(7),门(7)上设有玻璃窗(8)和把手(9),所述门(7)的右侧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液晶显示器(10)、传递窗门(11)和打印机(12),所述舱体外壳(1)的左侧壁靠近顶端处设有玻璃窗(13),玻璃窗(13)的下方由左到右依次设有三个上放水阀(14),上放水阀(14)的下方靠近左端和右端处分别设有加水开关(15)和放水阀(16),加水开关(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数控生物实验舱,包括舱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壳(1)的顶部设有排风机(2),排风机(2)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排风阀(3)、风量调整圈(4)和循环风扇(5),舱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四个车轮(6),舱体外壳(1)前面板靠近顶端处设有门(7),门(7)上设有玻璃窗(8)和把手(9),所述门(7)的右侧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液晶显示器(10)、传递窗门(11)和打印机(12),所述舱体外壳(1)的左侧壁靠近顶端处设有玻璃窗(13),玻璃窗(13)的下方由左到右依次设有三个上放水阀(14),上放水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洲黄清臻刘治平李茂华郎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久杰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