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相增材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多型运载火箭将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这对飞行器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为代表的大尺寸变截面曲面薄壁构件的高效率、高可靠制造成为完成高密发射任务的关键。轻质高强韧镁合金、铝合金及铝基复合材料承力结构件制造是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提高运载能力和飞行速度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面对这一需求,航天产品零件材料需要往高强、低密度方向发展,结构需要往整体化、薄壁化方向发展,加工方式需要往高效率、低成本、环保方向发展,对航天领域金属构件加工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镁合金的高温易氧化及低温韧性差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变形难度大、成形精度控制难等固有特性,复杂结构的直接塑性成形和熔化增材制造面临严重挑战。同时,结构件的传统先增材后减材工艺具有工艺周期长,效率低的工艺特点。亟需在高强韧镁合金、铝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增减材一体化制造新工艺、新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2、搅拌摩擦增材减材一体化制造技术包括增材部分和减材部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装置包括固相增材制造机构和随动自支撑机构,所述固相增材制造机构包括旋转部件(1)和固定部件(2),旋转部件(1)与固定部件(2)转动连接;所述随动自支撑机构包括自支撑结构(4)和推力轴承(5),自支撑结构(4)和推力轴承(5)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固定部件(2)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1)包括第一夹持部(101)、过渡部(102)和螺槽部(103),第一夹持部(101)、过渡部(102)和螺槽部(103)由上至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装置包括固相增材制造机构和随动自支撑机构,所述固相增材制造机构包括旋转部件(1)和固定部件(2),旋转部件(1)与固定部件(2)转动连接;所述随动自支撑机构包括自支撑结构(4)和推力轴承(5),自支撑结构(4)和推力轴承(5)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固定部件(2)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1)包括第一夹持部(101)、过渡部(102)和螺槽部(103),第一夹持部(101)、过渡部(102)和螺槽部(10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101)的侧壁设有铣平面(10101);过渡部(102)的侧壁设有拆卸槽(10201);螺槽部(103)的侧壁设有送料槽(10301),螺槽部(103)的底部设有搅拌针(10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包括第二夹持部(201)、输送部(202)和轴肩部(203),第二夹持部(201)、输送部(202)和轴肩部(20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减材一体化的随动自支撑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持部(201)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0101);输送部(202)的侧壁设有送丝孔(20201),输送部(202)的底部设有限位平面(20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聿铭,孙秀文,李庆棠,张文奇,张亚婷,黄永宪,孟祥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