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楼面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楼面连接结构及其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由于建筑功能或立面造型的需求,经常会遇到部分竖向构件无法贯通落地的情况,需要设置转换结构构件,特别是当跨度大,且上部楼层多、荷载大的时候,往往会采用钢桁架的方式进行转换。钢桁架利用上下层楼面梁作为上下弦杆,在楼层间设置腹杆,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刚度大、经济性好等特性,且人员管线可在杆件间穿行,对建筑的使用影响较小,应用广泛。
2、常规做法的钢桁架是单向设置的,另一方向设置连系梁进行拉结,由于连系梁与钢桁架间一般采用铰接连接,主要作用在于为钢桁架的面外稳定提供侧向支撑,而无法为桁架的受力提供帮助,此外被托换的钢筋混凝土柱,无法有效传递垂直于钢桁架方向的柱底弯矩,且桁架的抗整体倒塌能力不足。
3、现有的一个做法是钢梁上设置一段钢管混凝土柱,并在钢梁上翼缘处留有灌浆孔,从而形成转换节点。此做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钢梁开孔,对钢梁形成了削弱,特别是对钢梁平面外;2、钢梁内混凝土的振捣存在难度,可能存在不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与所述第一桁架的连接处的外周面套设有钢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内部均匀分布有固定所述混凝土柱的栓钉,且所述混凝土柱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上弦杆的连接点处设置有侧封板以封闭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与所述第一桁架的连接处的外周面套设有钢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内部均匀分布有固定所述混凝土柱的栓钉,且所述混凝土柱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上弦杆的连接点处设置有侧封板以封闭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上弦杆的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钢桁架转换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上弦杆之间设置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贯穿所述第一桁架上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上弦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剑龙,刘达鑫,吴泉霖,梁超群,朱祖敬,黄智谦,李翔,陈羽燊,黄宇欣,李怡婷,应勍翔,李雨盈,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