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280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属于微塑料技术领域。将塑料母粒、氧化剂、SiO<subgt;2</subgt;包覆的纳米磁粉熔融共混后切粒、延压成膜,得到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紫外老化后,置于还原剂溶液中,进行催化氧化崩解反应。反应后离心保留沉淀物,将沉淀物反复酸洗去除铁盐;酸洗后的沉淀物重新超声分散在水溶液中,将pH值调至中性,终止催化氧化崩解反应。向上述纳塑料悬液中加入FITC,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反应,随后将反应溶液置于透析袋中透析,以除去未反应的FITC,保留透析液真空冻干后得到既可示踪、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纳塑料。与传统方法制备的球形纳塑料相比,这种不规则形状的纳米塑料更具有环境代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塑料,具体涉及一种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微纳米塑料具有分布广泛、粒径小、难降解、可吸附有毒物质等特性,其去除效果及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尚不明晰,是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由于长时间在环境中暴露,微纳米塑料受到机械和氧化风化作用导致表面粗糙且有较多裂纹;环境中大多数微纳米塑料为碎片状,包括纤维状、椭圆形、球形、三角形、自由形式以及无法识别的形状。由于纳米塑料的粒径更小,尺寸和特定的胶体性质导致其会比微塑料产生更大的环境影响,引起更复杂的毒性效应,也更容易穿透生物表面。

2、据研究,具有锋利边缘和较高曲率变化的不规则微塑料(pe)颗粒比具有光滑表面形态的球形微塑料珠子的毒性更大,这一发现也适用于纳米塑料。不规则形状和球体塑料进入生物体后的代谢差异,可归因于聚合物类型、尺寸分布和颗粒形状和形态,颗粒形状和形态可能会影响电晕的形成以及与蛋白质和细胞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此外,一项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与球体相比,疏水性较低的不规则塑料由于吸收的脂质较少,可以轻松穿透细胞膜,因此使用球形纳米塑料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塑料母粒采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或聚己内酯PCL,或者采用传统塑料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或聚丙烯P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塑料母粒和氧化剂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h;所述塑料切粒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塑料母粒采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或聚己内酯pcl,或者采用传统塑料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或聚丙烯p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塑料母粒和氧化剂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h;所述塑料切粒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5h后进行延压成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钙粉末,氧化剂的粒径为200目;所述塑料母粒、氧化剂和sio2包覆的纳米磁粉的质量比为100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o2包覆的纳米磁粉制备方法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强氧化崩解制备示踪且可回收的不规则纳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塑料切粒,双螺杆挤出机预设温度从进料到出料各区段分别设定为1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高静潘响亮张道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