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271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38
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用于作为副车架支撑体的运载平台(2)、用于作为应急宿营房并且具有折叠收拢运输状态的折叠方舱(4),通过机动底盘(1)和运载平台(2),实现了对折叠方舱(4)进行周转运输,通过折叠方舱(4),实现了叠加运输状态设置,实现了对多个折叠方舱(4)进行装载运输,因此提高了应急宿营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


技术介绍

1、应急宿营,指救援、军队行军或战斗后的临时住宿,目的是使救援、部队得到休息和整顿,为继续工作作好准备,因此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中,还都是使用车载方舱作为应急宿营房,由于受到车载方舱的单个运输能力限制,从而影响了应急宿营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因此提高了应急宿营的运输效率。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用于作为副车架支撑体的运载平台、用于作为应急宿营房并且具有折叠收拢运输状态的折叠方舱。

4、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运载平台和折叠方舱,通过机动底盘和运载平台,实现了对折叠方舱进行周转运输,通过折叠方舱,实现了叠加运输状态设置,实现了对多个折叠方舱进行装载运输,因此提高了应急宿营的运输效率。

5、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叠加运输状态设置的方式把机动底盘、运载平台和折叠方舱相互联接。

6、本技术设计了,按照设置收拢运输状态和扩展使用状态的方式把折叠方舱与机动底盘和运载平台联接。

7、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使折叠方舱处于运输状态,增加了对折叠方舱的运输数量。

8、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储物底箱。

9、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随车起重机。

10、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驻车支撑腿。

11、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发电机组。

12、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折叠方舱和机动底盘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收紧带。

13、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运载平台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登车梯。

14、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15、本技术设计了,在机动底盘上分别设置有运载平台、随车起重机、驻车支撑腿和发电机组,在运载平台上设置有储物底箱并且在储物底箱上设置有折叠方舱。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动底盘、运载平台、储物底箱、折叠方舱、随车起重机、驻车支撑腿和发电机组,组成了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技术的技术问题。

17、本技术设计了,机动底盘设置为6×4载货底盘并且机动底盘的车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随车起重机联接,机动底盘的车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运载平台联接并且机动底盘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驻车支撑腿联接,机动底盘的车架下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联接。

18、本技术设计了,运载平台设置为具有集装箱角件的矩形架状体并且运载平台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运载平台的集装箱角件设置为与储物底箱联接。

19、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平板式运输车设置,方便了对折叠方舱的装卸运输。

20、本技术设计了,折叠方舱设置为包含有上扣槽部、下上扣槽部、连接条部、前板部、后板部、角板部和立柱部并且上扣槽部的下敞口部设置为与下上扣槽部的上敞口部对接式联接,在上扣槽部的下敞口部与下上扣槽部的上敞口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条部并且在上扣槽部的前端口部与下上扣槽部的前端口部之间设置有前板部,在上扣槽部的后端口部与下上扣槽部的后端口部之间设置有后板部并且前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和后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上扣槽部联接,前板部的下端端面部和后板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下上扣槽部联接并且立柱部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下上扣槽部联接,立柱部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上扣槽部联接并且上扣槽部的上端端面角部设置为与角板部联接,上扣槽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下上扣槽部联接,位于下部的折叠方舱的下上扣槽部设置为与储物底箱联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折叠方舱的上扣槽部和下上扣槽部相互接触式联接。

21、本技术设计了,连接条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并且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分别设置为橡胶矩形片状体,前板部设置为具有窗体的片状体,后板部设置为具有开启门的片状体并且角板部设置为上端具有透露孔体的l字形片状体,立柱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上扣槽部设置为包含有上板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并且上板部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上板部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上扣槽部设置为包含有下板部、第三侧板部和第四侧板部并且下板部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三侧板部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板部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四侧板部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侧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一条部联接并且第二侧板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四侧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二条部联接,在上板部和下板部的中间边缘部和端口中间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组,位于上板部和下板部的中间边缘部的螺纹孔组设置为呈四边形分布,上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下板部、第三侧板部和第四侧板部分别设置为具有保温层的复合板状体。

22、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上下板进行贴合、侧板对折形成收拢运输状态设置。

23、本技术设计了,储物底箱设置为包含有架部和箱部并且架部设置为与箱部容纳式联接,架部设置为具有集装箱角件的矩形立体架状体并且架部的集装箱角件设置为与运载平台联接,架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折叠方舱联接并且箱部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呈并列的两个箱部设置为沿架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排列柜体储存物品设置。

25、本技术设计了,随车起重机设置为起重机部和液压支腿部并且起重机部的下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液压支腿部联接,起重机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并且起重机部的液压端口部和液压支腿部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端口联接。

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折叠方舱和应急宿营物资的吊装设置。

27、本技术设计了,驻车支撑腿设置为手动螺纹支腿并且驻车支撑腿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转动式联接,驻车支撑腿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挂接式联接。

2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机动底盘进行再支撑固定设置。

29、本技术设计了,发电机组设置为具有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用于作为副车架支撑体的运载平台(2)、用于作为应急宿营房并且具有折叠收拢运输状态的折叠方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随车起重机(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运载平台(2)、随车起重机(5)、驻车支撑腿(6)和发电机组(7),在运载平台(2)上设置有储物底箱(3)并且在储物底箱(3)上设置有折叠方舱(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设置为6×4载货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随车起重机(5)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运载平台(2)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驻车支撑腿(6)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下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7)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运载平台(2)设置为具有集装箱角件的矩形架状体并且运载平台(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运载平台(2)的集装箱角件设置为与储物底箱(3)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连接条部(4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部(431)和第二条部(432)并且第一条部(431)和第二条部(432)分别设置为橡胶矩形片状体,前板部(44)设置为具有窗体的片状体,后板部(45)设置为具有开启门的片状体并且角板部(46)设置为上端具有透露孔体的L字形片状体,立柱部(47)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上扣槽部(41)设置为包含有上板部(411)、第一侧板部(412)和第二侧板部(413)并且上板部(411)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12)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上板部(411)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413)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上扣槽部(42)设置为包含有下板部(421)、第三侧板部(422)和第四侧板部(423)并且下板部(421)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三侧板部(422)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板部(421)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四侧板部(423)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第一侧板部(412)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侧板部(42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一条部(431)联接并且第二侧板部(413)的下端端面部和第四侧板部(423)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二条部(432)联接,在上板部(411)和下板部(421)的中间边缘部和端口中间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组,位于上板部(411)和下板部(421)的中间边缘部的螺纹孔组设置为呈四边形分布,上板部(411)、第一侧板部(412)、第二侧板部(413)、下板部(421)、第三侧板部(422)和第四侧板部(423)分别设置为具有保温层的复合板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储物底箱(3)设置为包含有架部(31)和箱部(32)并且架部(31)设置为与箱部(32)容纳式联接,架部(31)设置为具有集装箱角件的矩形立体架状体并且架部(31)的集装箱角件设置为与运载平台(2)联接,架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折叠方舱(4)联接并且箱部(32)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呈并列的两个箱部(32)设置为沿架部(3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随车起重机(5)设置为起重机部(51)和液压支腿部(52)并且起重机部(51)的下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液压支腿部(52)联接,起重机部(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并且起重机部(51)的液压端口部和液压支腿部(52)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装置端口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驻车支撑腿(6)设置为手动螺纹支腿并且驻车支撑腿(6)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转动式联接,驻车支撑腿(6)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挂接式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发电机组(7)设置为具有箱壳的柴油发电机组并且发电机组(7)的箱壳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发电机组(7)的燃油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燃油箱连通式联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用于作为副车架支撑体的运载平台(2)、用于作为应急宿营房并且具有折叠收拢运输状态的折叠方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随车起重机(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运载平台(2)、随车起重机(5)、驻车支撑腿(6)和发电机组(7),在运载平台(2)上设置有储物底箱(3)并且在储物底箱(3)上设置有折叠方舱(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设置为6×4载货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随车起重机(5)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运载平台(2)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驻车支撑腿(6)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下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7)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运载平台(2)设置为具有集装箱角件的矩形架状体并且运载平台(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运载平台(2)的集装箱角件设置为与储物底箱(3)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应急宿营的车载方舱装置,其特征是:连接条部(4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部(431)和第二条部(432)并且第一条部(431)和第二条部(432)分别设置为橡胶矩形片状体,前板部(44)设置为具有窗体的片状体,后板部(45)设置为具有开启门的片状体并且角板部(46)设置为上端具有透露孔体的l字形片状体,立柱部(47)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上扣槽部(41)设置为包含有上板部(411)、第一侧板部(412)和第二侧板部(413)并且上板部(411)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12)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上板部(411)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413)的上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上扣槽部(42)设置为包含有下板部(421)、第三侧板部(422)和第四侧板部(423)并且下板部(421)的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三侧板部(422)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下板部(421)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第四侧板部(423)的下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第一侧板部(412)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侧板部(42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一条部(431)联接并且第二侧板部(413)的下端端面部和第四侧板部(423)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压板与第二条部(432)联接,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李国栋于德泽李莹孙常鹏吕新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