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0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3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其中,中冷器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的流通通道,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气口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方向为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本技术所述的中冷器端盖,通过在端盖本体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并使多个进气口沿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有助于提高气体在中冷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分布,有效利用了中冷器在长度方向上的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在不增加中冷器和中冷器端盖的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保障冷热气体的混合效果,并使得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冷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1、汽车常用的大多数发动机采用增压器来把空气泵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从而发动机能够燃烧更多的燃料以产生更多的动力。由于高温高压空气会导致发动机的爆燃和损坏,所以从涡轮增压器排出的压缩空气在被传送到发动机之前,会先通过中冷器进行冷却。

2、然而增压后气体会以高速输送到中冷器的入口,但是中冷后的气体有冷有热并且气体温度高于理论温度。中冷后出现冷热气体混合不均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利用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现有技术在中冷器的出气端盖上增加导流板,虽然增加了冷热气体的混合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因此,不能有效降低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故中冷后气体达不到理想温度。而要想达到理想的中冷后的气体温度需要增加中冷器的换热面积,但是为了使发动机紧凑或着在布置空间紧张的情况下,中冷器和中冷器气端盖尺寸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进入中冷器的空气流量分布不均匀,以及冷却后的压缩空气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朝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朝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岗崔友强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