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162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1
本申请涉及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边缘云计算平台预先存储的先验道路信息和路端感知单元的感知结果数据,并结合ICV发送的指令得到潜在路径节点集;对潜在路径节点集进行风险值评估,保留低于风险阈值的初始可行驶路径节点,以生成动态无碰撞节点集;基于动态无碰撞节点集,使用局部路径搜索策略得到智能网联车辆前方每批次的节点范围,并在该范围内计算每个节点的代价,并选择代价最小的节点作为该批次的路径节点,并以此处理下一批次,得到最终的局部路径。由此,缓解了相关技术由于计算复杂度高、单车感知的遮挡盲区问题及对特定场景适应性不足,可能增加驾驶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为确保车辆安全且高效驾驶,路径规划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相关技术中,可以在二维空间模型中加入了时间维度,创建三维时空风险场来指导轨迹规划,可以改进风险场模型,并通过自适应策略和损失函数来优化a*算法,考虑车辆的运动学特性,为智能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提供有效的轨迹规划。

3、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可能导致算法运行缓慢,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影响车辆的快速响应能力;由于单车感知存在的遮挡和盲区问题,可能限制路径规划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增加行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且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限制应用的广泛性和可靠性,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以缓解相关技术由于计算复杂度高、单车感知的遮挡盲区问题及对特定场景适应性不足,可能增加驾驶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无碰撞节点集,利用预设局部路径搜索策略对每个批次的可行驶节点进行范围限定,并在限定范围内利用预设的启发式函数对每个可行驶节点进行代价计算,得到所述每个可行驶节点的代价值,以根据所述代价值选择在所述限定批次范围内代价值最低的每个可行驶节点作为对应批次的最优可行驶节点,且基于所述每个批次的所述可行驶节点和预设的高斯滤波策略得到最终的面向所述目标智能网联车辆的局部路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无碰撞节点集,利用预设局部路径搜索策略对每个批次的可行驶节点进行范围限定,并在限定范围内利用预设的启发式函数对每个可行驶节点进行代价计算,得到所述每个可行驶节点的代价值,以根据所述代价值选择在所述限定批次范围内代价值最低的每个可行驶节点作为对应批次的最优可行驶节点,且基于所述每个批次的所述可行驶节点和预设的高斯滤波策略得到最终的面向所述目标智能网联车辆的局部路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限定范围内利用预设的启发式函数对每个可行驶节点进行代价计算,得到所述每个可行驶节点的代价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发式函数的表达式为:

5.一种在车路云协同框架下的基于4d风险占用的路径规划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麟陈嘉星刘逸飞邹恒多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