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预制桩基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1、预制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技术,在现代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预制桩基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可靠、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为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预制桩基包括桩端和若干桩节,若干桩节首尾相连形状桩基主体,桩端设置于桩基主体的一端。桩端位于桩身的顶部,用于与上部结构连接并转移荷载。桩端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设计,以确保与上部结构的良好连接和荷载传递。桩端和若干桩节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或机械螺栓链接,桩端采用十字钢板桩尖与桩身焊接或一体化混凝土桩尖。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两种桩尖各有利弊:一体化混凝土桩尖能保证地下水土不流入桩身空隙,保证桩的承载力,但是打桩过程或后期静载过程桩尖混凝土碰上硬的石块或者岩石,桩尖易折断破损;十字钢板桩尖与桩身焊接,桩端与桩节之间的焊接需要依靠焊接人员的经验,以确保接缝完整且密封。若是焊接出现偏差,容易使得土体中水分或泥沙在压力作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层(2)、第二连接层(3)、封闭环片(41)和若干注浆管(43);所述第一连接层(2)连接桩端(11),所述第二连接层(3)连接管桩(1);所述第一连接层(2)和所述第二连接层(3)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相连接;所述封闭环片(41)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外侧,所述封闭环片(41)可拆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层(2)和所述第二连接层(3);所述封闭环片(4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对接柱(32)和所述第一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层(2)、第二连接层(3)、封闭环片(41)和若干注浆管(43);所述第一连接层(2)连接桩端(11),所述第二连接层(3)连接管桩(1);所述第一连接层(2)和所述第二连接层(3)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相连接;所述封闭环片(41)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外侧,所述封闭环片(41)可拆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层(2)和所述第二连接层(3);所述封闭环片(4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对接柱(32)和所述第一对接柱(22)的外壁之间留有浇筑空间(42);若干所述注浆管(43)沿管桩(1)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层(2)和所述第二连接层(3),并分布于所述第一对接柱(22)和所述第二对接柱(32)外侧;所述注浆管(43)包括管体(431)和若干管节(432);若干所述管节(432)同轴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管节(432)贯穿并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层(2)或所述第二连接层(3);所述管体(431)为连续管道,所述管体(431)同轴贯穿若干所述管节(4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环片(41)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环体(5)和第二环体(6),所述第一环体(5)与所述第一连接层(2)连接,所述第二环体(6)与所述第二连接层(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2)于所述第一对接柱(22)外侧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块(53),所述第一环体(5)由若干第一弧体(51)首尾相接形成,每一所述第一弧体(51)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块(53),所述第一弧体(51)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块(53)水平插入的第一凹槽(511),所述第一弧体(51)外侧贯穿有第一螺栓(52),所述第一螺栓(52)贯穿所述第一弧体(51)后与所述第一连接块(5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桩桩端内外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层(3)于所述第二对接柱(32)外侧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块(63),所述第二环体(6)由若干第二弧体(61)首尾相接形成,每一所述第二弧体(61)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块(63),所述第二弧体(61)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块(63)水平插入的第二凹槽(611),所述第二弧体(61)外侧贯穿有第二螺栓(62),所述第二螺栓(62)贯穿所述第二弧体(61)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块(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