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发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90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所述音圈上设置有引线;所述磁路系统为双磁路结构,包括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磁铁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一磁铁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分别与导磁板自上而下结合,并且:所述磁路系统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导磁板的通孔;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悬空布线并电连接到微型发声器的外部。这种设计,在降低失真、改善产品声学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少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简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大量的微型电声器件特别是微型发声器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型发声器的工作原理为变化的交流电信号使位于磁间隙的音圈上 下振动,从而带动振动系统振动发声,如图8和图9所示的一种公知的双磁路结构的微型发 声器,其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1和音圈22,在音圈22上还设置有引线23,这种传统结构的振 动系统制作过程中,音圈22和振膜21通过粘接等方式结合后,需要通过手工方式把引线23 顺成一定的弧度,并且为保证振动系统的声学性能,优选的将引线23顺线为与振膜21相近 的弧度,然后再用胶水等将引线23与振膜21粘接,从而实现引线与外部电路的电连接。这种传统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不仅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 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在微型发声器较长时间工作或者振动系统振幅过大时,容易断线造 成电连接不良等弊端,此外,胶水及引线的质量、胶水的收缩对振膜产生的应力、胶水涂布 的位置和数量对微型发声器的产品性能都产生影响,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微型发 声器失真较大,不利于产品声学性能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对上述传统结构的微型发声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避免上述不良 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发声器,在降低失真、改善产品 声学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少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简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微型发声器,包括辅助系 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所述音圈上设 置有引线;所述磁路系统为双磁路结构,包括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和导 磁板,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磁铁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一磁铁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第 一磁铁和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分别与导磁板自上而下结合,并且所述磁路系统上设有贯穿 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导磁板的通孔;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悬空布线并电连接到微 型发声器的外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内设有结合并露出所述绝 缘部的导电装置,所述引线与所述导电装置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外壳为一体的塑料结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绝缘部的表面高于所述第一华司的表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电装置为一对导电片。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电装置与所述绝缘部注塑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电装置与所述引线焊接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绝缘部为独立结构的绝缘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微型发声器上结合有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所述 绝缘部内的导电装置与所述弓I线电结合在一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微型发声器,包括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 述辅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所述音圈上设置有引线;所述磁路系统为 双磁路结构,包括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 磁铁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一磁铁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第二华司、第二磁 铁分别与导磁板自上而下结合,并且所述磁路系统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 导磁板的通孔;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悬空布线并电连接到微型发声器的外部。这种设计, 在降低失真、改善产品声学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少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简化生产工艺, 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二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二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二的仰视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微型发声器的剖面图;图9是现有技术中微型发声器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微型发声器,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 辅助系统包括前盖11和塑料材质的外壳12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1和与振膜21结合在一 起的音圈22,音圈22上还设有引线23;磁路系统为双磁路结构,包括分别与导磁板33自上 而下装配的第一华司311、第一磁铁321和第二华司312、第二磁铁322,其中第一华司311 和第一磁铁321分别与第二华司312和第二磁铁322同心环绕设置,并且在第一华司311、 第一磁铁321与导磁板33对应的结合区域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外壳12为筒状结构,并且外壳12上设有作为固定微型发声器电路连接的绝缘部 121,绝缘部121与所述通孔对应结合,连接绝缘部121和外壳12的连接部122与导磁板33 上设置的缺口对应结合,绝缘部121的表面高于第一华司311的表面高度,绝缘部121内还 注塑安装有一对导电片4。导电片4包括内电连接部41、本体部42和外电连接部43,其中内电连接部41露 出绝缘部121的表面,外电连接部43设置在外壳12的外边缘,引线23通过焊接固定在内 电连接部41上,实现悬空布线,从而微型发声器通过导电片4实现与外部电子电路的电连4接。在本实施过程中,将绝缘部121的表面高度设计为高于第一华司311的表面高度, 可以避免微型发声器在工作时引线23碰到第一华司311上产生异音等弊端。本实施过程中这种设计,避免了微型发声器因引线的振动而产生的失真等不良现 象,改善了产品的声学性能,同时可以减少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避免了引线在振膜上的 顺线等生产过程,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施例二本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绝缘部121的结构不同,如图5、图6和图 7所示,本实施过程中的绝缘部121与外壳12为分体的独立结构,引线23通过焊接方式电 连接在绝缘部121内设置的导电片4上,在导磁板33的底部安装了一个柔性线路板5,柔性 线路板5上设有用于电连接导电片4的内电极51和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的外电极52,从而 引线23通过导电片4和柔性线路板5实现与外部电子电路的电连接。本实施过程可以同 样实现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效果。本实施过程中导电片也可以用其它结构的部件来代替,绝缘部也可以用其它材料 来代替,也可以不设置绝缘部而直接将引线通过通孔进行布线,皆不影响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 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型发声器,包括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所述音圈上设置有引线;所述磁路系统为双磁路结构,包括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磁铁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一磁铁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分别与导磁板自上而下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导磁板的通孔;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悬空布线并电连接到微型发声器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微型发声器,包括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所述音圈上设置有引线;所述磁路系统为双磁路结构,包括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磁铁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一磁铁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分别与导磁板自上而下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华司、第一磁铁和导磁板的通孔;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悬空布线并电连接到微型发声器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绝缘部,所述绝缘 部内设有结合并露出所述绝缘部的导电装置,所述引线与所述导电装置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发郭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