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纯电动汽车以及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快充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降低,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电池本身连接发热安全性备受关注,如何及时降低电芯内部温度提高内部安全性成为了电池安全设计的关注点。
2、但是,对于需要满足快充需求的电池包,由于电池是有高度的,所以会在z方向上形成温度分层,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案就是在电池模组底面进行散热,就会造成电芯极柱位置聚集过高的温度并且不能散掉。即便是在该位置增加液冷板,金属液冷板由于加工工艺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利用电池包的空间,从而导致电池包的整体体积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柱位置的散热结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4、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内开设有供换热工质流动的换热通道;其中,所述换热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板并行设置,以分别接触于所述电池包中电池的极柱;
5、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换热板,以连通两个所述换热板中的所述换热通道;
6、进液接头,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用于向所述换热通道中导入换热工质;
7、出液接头,设于另一所述换热板上,用于导出所述换热通道中的换热工质。
8、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
9、该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包中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并行设置的换热板分别对应于多个电池上排列的多个极柱设置,从而可以占用较小的空间来实现对电池上极柱区域的散热降温,在实现电池极柱位置高效散热的同时,能减少换热组件在电池包中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合理地利用电池包的内部空间,从而避免电池包整体体积增大的情况。基于此,该换热组件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柱位置的散热结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10、可选地,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进液组,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
11、可选地,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出液组,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通过连接管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换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组和所述出液组的所述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二端。
13、可选地,所述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和集流装置;所述板主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板主体内开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集流装置设于所述板主体的端部,且所述集流装置内设有与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均连通的集流空间;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集流装置,所述连接管的内部通道通过所述集流空间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集流装置。
14、可选地,多个所述板主体的宽度不全相等。
15、可选地,所述换热板还包括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板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集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
16、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波纹管。
17、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多个电池和如上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和多个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换热板铺设于多个所述电池上方,且与所述电池上的极柱接触。
18、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换热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9、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导热结构层,所述导热结构层设于所述换热板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导热结构层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
20、在换热板和电池的极柱之间设置导热结构层,可以通过导热结构层提升极柱处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电池位于极柱处的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进液组,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出液组,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通过连接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组和所述出液组的所述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和集流装置;所述板主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板主体内开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集流装置设于所述板主体的端部,且所述集流装置内设有与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均连通的集流空间;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集流装置,所述连接管的内部通道通过所述集流空间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液接头和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主体的宽度不全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板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集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波纹管。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多个电池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和多个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换热板铺设于多个所述电池上方,且与所述电池上的极柱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导热结构层,所述导热结构层设于所述换热板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导热结构层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应用于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进液组,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换热板并联形成出液组,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上;所述进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出液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换热板通过连接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液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组和所述出液组的所述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和集流装置;所述板主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板主体内开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集流装置设于所述板主体的端部,且所述集流装置内设有与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均连通的集流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